[发明专利]双极化振子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1913.0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郭豫宁;刘波;陈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36;H01Q13/1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34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频带更宽、在更低频率段尺寸较小、高度更低的双极化振子。
背景技术
基站天线系统是无线通信网络最重要的组成子系统。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为适应移动数据及移动多媒体的运作需要,对基站天线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基站天线的频带越来越宽,并且要求多频段天线安装在一个天线罩内;另外基站天线的指标要求也在逐步完善,不仅包括驻波,隔离和交调,更是包含前后比,交叉极化,端口方向图一致性等。
基站天线一般是由相同结构的天线振子组合成阵列形式。因此,作为天线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只有性能优越的超宽频的天线振子才能在性能上满足通讯行业对基站天线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振子频带范围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并且尺寸范围和高度也不能满足在有限空间内的性能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频带更宽,在更低频段尺寸更小,高度更低的双极化振子,以满足基站天线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极化振子,该振子的频带更宽,在更低频段尺寸更小,高度更低,以实现提高基站天线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极化振子,用作天线辐射单元,包括复数振子辐射面,第一印刷电路板和金属支撑件,所述振子辐射面均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撑件的一端,相邻的所述振子辐射面之间具有馈电缝隙;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振子辐射面上,且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形成有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通过馈电桥交叉跳过,所述馈电网络通过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向所述馈电缝隙馈电。
更进一步讲,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上均形成有一馈线连接点,所述天线中的馈电缆通过所述金属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上的馈线连接点连接。
更进一步讲,所述双极化振子还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振子辐射面上方的金属引向片。
更进一步讲,所述双极化振子固定在反射板上,所述反射板连接到所述金属支撑件上相对于所述振子辐射面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振子辐射面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撑件的一端,四个所述振子辐射面之间对应形成四个所述馈电缝隙。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馈电缝隙相互垂直。
优选地,每片所述振子辐射面上设置有中空部。
优选地,所述馈电桥设置在所述第二馈电线路上,所述第二馈电线路通过所述馈电桥跨过所述第一馈电线路。
优选地,所述振子辐射面与所述金属支撑件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支撑件也可以是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既起了支撑作用,又可以代替馈电缆连接到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馈电网络。
更进一步讲,所述振子辐射面由所述馈电缝隙馈电完成辐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天线振子馈电由馈电网络向缝隙馈电来实现,即采用缝隙馈电的方式,使得其在更低频段尺寸更小,高度更低;且本发明天线振子拓展了天线的频带宽度,提高了天线的驻波比、隔离度、前后比、交叉极化等关键性能指标。
2、本发明还设置一金属引向片,它一方面能够使得振子在高度低于传统振子高度的情况下得以良好的匹配,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天线的交叉极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双极化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双极化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振子辐射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金属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可替换实施例双极化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可替换实施例双极化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振子辐射面,2、第一印刷电路板,21、第一馈电线路,22、第二馈电线路,23、馈电桥,24、馈线连接点,3、金属支撑件,4、馈电缝隙,5、金属引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双极化振子,用作天线辐射单元,其包括复数振子辐射面1,第一印刷电路板2和金属支撑件3,振子辐射面1固定到金属支撑件3的一端,第一印刷电路板2固定在振子辐射面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路板与导电端子连接结构
- 下一篇:低损耗高稳定性4GGSM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