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铬生产线用输送辊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2175.1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6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立;朱德富;邱宏波;王富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弘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02 | 分类号: | B65G13/02;B65G39/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镀铬 生产线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镀铬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铬生产线用输送辊道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是一种表面加工工艺,由于镀铬层自身的优良性能及电镀铬与其它镀种的共性和其自身独有的特性,故电镀铬在电镀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被列为三大镀种之一。
现有的镀铬设备形式多样,镀铬工件更是千变万化。其中棒料镀铬生产线通常是由依次连接的输送装置、清洗装置、阴极装置、活化装置和电镀槽组成。输送装置用于对棒料的输送及升降调节,清洗和活化装置用于棒料的表面处理,镀铬槽内设置有镀液、阳极装置等。棒料在输送装置的作用下,穿过镀铬槽时,通过阴极装置、棒料、镀液、阳极装置所形成的闭合电流回路实现自身表面的镀铬过程。但是该现有镀铬生产线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棒料在输送装置上运行过程中,其中心线与镀铬槽内的阳极装置中心线通常不在同一直线上,这就导致在镀铬过程中棒料表面电流密度分布不均,致使镀铬完成后镀层厚度有厚有薄,不均匀,严重影响了棒料的镀层质量;加之棒料在加工及转运过程中产生的弯曲,导致棒料自身存在一定的弯曲度,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芯棒表面的镀层质量缺陷;
(2)棒料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自身弯曲度、输送装置的辊轮材质及辊轮高度调节时存在的缺陷,导致棒料在通过不同辊轮时所获取的牵引力存在差异,从而导致首尾连接的棒料在运行过程中连接部位容易松动,导致该部位电阻增大极易产生发热现象及在通过阴极装置时导电不良,从而影响工件表面镀层质量。
(3)常规棒料镀铬生产线在镀铬过程中,为了实现连续电镀及电流的持续提供,需要专用工装将芯棒首尾连接起来。这样极易导致因连接部位连接不牢固而引起的其他镀铬缺陷,不但影响了镀层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设备生产率,同时也增加了镀铬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镀铬生产线用输送辊道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够使得棒料在输送过程中,自身也能转动,进而大大提升棒料表面的镀层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设备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镀铬生产线用输送辊道装置,包括机架及安装机架上的主动驱动装置和被动驱动装置,主动驱动装置由两条平行设置的辊道组成,每条辊道均是由若干个其上安装有主动驱动辊的驱动轴串联组成,所述的被动驱动装置由沿辊道方向间隔布置在辊道上方的被动驱动辊组成,被动驱动辊与主动驱动辊在竖直平面内形成有夹角,且该夹角沿棒料的输送方向依次减小,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和自动下料装置中的辊道对应连接后形成棒料的输送辊道。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驱动装置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的变频减速电机。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越性:
(1)不用再将所有棒料通过专用工装首尾连接在一起,而是采用调整主动驱动辊与被动驱动辊之间的夹角,使棒料在进入辊道时的初始速度大一些,从而保证棒料在行走过程中,后面的速度大于前面的速度,实现后面的棒料对前面的棒料始终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从而保证了棒料在行走过程中不断开;
(2)通过主动驱动辊与被动驱动辊的作用使得棒料在辊道上运行时,始终处于旋转状态,这样即使棒料中心线与镀铬槽内阳极装置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但是由于棒料自身是旋转前进的,所以芯棒在运行时表面任何一点在阳极装置中的相对位置是均等的,从而使得棒料表面的镀层厚度均匀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轴;2-主动驱动辊;3-被动驱动辊;4-变频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设备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棒料连续镀铬生产线,自动上料装置和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机架及安装机架上的主动驱动装置和被动驱动装置,主动驱动装置由两条平行设置的辊道组成,每条辊道均是由若干个其上安装有主动驱动辊2的驱动轴1串联组成,相邻驱动轴1之间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的被动驱动装置由沿辊道方向间隔布置在辊道上方的被动驱动辊3组成,被动驱动辊3与主动驱动辊2在竖直平面内形成有夹角,且该夹角沿棒料的输送方向依次减小,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和自动下料装置中的辊道对应连接后形成棒料的输送辊道;所述的第一阴极装置、活化装置、镀铬槽和第二阴极装置自左向右依次沿输送辊道的输送方向配置。
所述主动驱动装置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驱动轴1转动的变频减速电机4,通过驱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安装在驱动轴上的主动驱动辊2转动。
所述自动上料装置、自动下料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棒料放在两条辊道之间,棒料同时与主动驱动辊和被动驱动辊接触,在主动驱动辊的转动下带动棒料转动,棒料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被动驱动辊转动,而由于主动驱动辊与被动驱动辊之间形成有夹角,使得被动驱动辊与棒料轴线也形成有夹角,因此,被动驱动辊在旋转的过程中,对棒料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从而使得棒料在转动的同时向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弘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弘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2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式毛坯钢板的传送装置
- 下一篇:可组合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