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应多尺寸显示装置的成像检测部件、检测系统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3003.6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6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红;林淼;刘恩锋;陈志列;庞观士;耿稳强;万建华;杨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 尺寸 显示装置 成像 检测 部件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成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多尺寸显示装置的成像 检测部件、检测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LCD(LiquidCrystalDisplay)具有轻、薄的良好特性,因 此在绝大部分的通讯产品(如汽车导航系统、移动电话)、消费性电子产品(如 LCD电视、摄影机)、仪器产品及工业自动化产品等领域中,都用LCD作为控 制面板,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市场一直处在不断扩张中。由于LCD整个 生产工艺流程长,而且现在基板尺寸越来越大,线路尺寸越来越精密,因此, 在LCD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但目前在LCD检测工序中, 大部分还一直沿用人工检测方法。这样由于人的主观差异性,势必会给质量检 测带来很多不可控因素。而机器成像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会用客观数 据代替人工操作,可以消除人工检测带来的种种弊端,能够提高检测的质量与 效率,提高产品表面质量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程度。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成像检测系统,其成像部件调节不方便,且在检测过程 中不能移动,难以兼容不同尺寸的检测区域,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应多尺寸显示 装置的成像检测部件、检测系统和控制方法,其成像部件调节方便,且在检测 过程中可以移动,可以兼容不同尺寸的检测区域,适应性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应多尺寸显示装置的成像检测部件,包括基 架和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通过运动调节部件连接于所述基架,所述运动调 节部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成像装置靠近或远离待检测区域的纵向调节部件,所 述成像装置连接于所述纵向调节部件,所述运动调节部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 纵向调节部件和所述成像装置直线运动以使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范围掠过待检 测区域的水平第一方向调节部件。
可选地,所述纵向调节部件连接有水平第二方向调节轨,所述水平第二方 向调节轨设置的方向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调节部件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成像 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成像装置通过可调节式锁紧结构连接于所述水平 第二方向调节轨。
可选地,所述基架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水平第一方向调节部件包括第 一滑动架,所述第一滑动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方向调节部件 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架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的第一驱动部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丝杆和用于所述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 电机,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或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架,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 所述基架,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 于所述第一滑动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架设置有纵向滑轨,所述纵向调节部件包括纵向滑 动架,所述纵向滑动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纵向滑轨,所述纵向调节部件还包括用 于驱动所述纵向滑动架沿所述纵向滑轨滑动的纵向驱动部件。
可选地,所述纵向驱动部件包括纵向丝杆和用于所述纵向丝杆转动的纵向 电机,所述纵向丝杆的两端或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架,所述纵向电机 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架,所述纵向电机的转轴连接于所述纵向丝杆,所述纵向 丝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纵向滑动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检测系统,包括机身,所述机身连接有上述 的适应多尺寸显示装置的成像检测部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的适应多尺寸显示装置的成像检测部件的控 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纵向调节部件调整成像装置与待检测区域之间的距离,调节成像装置 的水平位置,使成像装置的成像范围覆盖待检测区域的一条侧边;通过水平第 一方向调节部件通过所述纵向调节部件和成像装置沿待检测区域的另一条侧边 往复滑动,使成像装置的成像范围覆盖整个待检测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3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