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装在挂车非驱动轴上的电磁制动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3927.6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2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何仁;赵强;胡东海;申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挂车 驱动 电磁 制动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制动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挂车非驱动轴上的电磁制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随着现代物流运输理念的建立,我国汽车列车的生产和使用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生活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挂车以其装载量大、运输成本低及具有甩挂运输、区段运输、滚装运输等优点,已成为公路运输的重要车型。
挂车和牵引车大多采用气压制动,气压制动系统中管路中气压的产生和撤除均较慢,作用滞后时间较长(0.3~0.9s);管路工作压力较低,因此挂车制动系统普遍存在制动效能低、制动响应慢,制动消退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由于挂车的制动响应时间迟于牵引车的制动响应时间和挂车制动效能低导致挂车的制动强度低于牵引车的制动强度,使汽车列车在制动过程中经常出现折叠和甩尾现象,以及因为牵引车和半挂车之间相互碰撞导致行驶方向的突然改变。这些现象经常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为了解决目前挂车制动系统的缺陷,已经有挂车辅助制动技术,在专利CN2839026中,提出了一种挂车辅助制动装置,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选用汽车后桥代替现有半挂车或全挂车的一根后桥与电涡流缓速器有机相组合,构成新型的辅助制动装置,这种方法虽然提供了一种辅助制动方法,但是结构比较复杂,提供的制动力矩也不够大,不能很好的解决挂车折叠和甩尾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为了解决目前挂车制动上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解决挂车折叠和甩尾,同时制动力矩较大,能减少挂车气压制动器制动次数、提高挂车制动效能,提高汽车列车制动系统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性的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安装在挂车非驱动轴上的电磁制动器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电磁制动器2,包括转子5,线圈支架7,偶数个电磁励磁装置6,能够固定在非驱动轴3上并与车轮1固定的轴承套4;
所述转子5通过轴承套4与车轮1连接;
所述偶数个电磁励磁装置6沿轴承套4圆周均匀分布,并固定在线圈支架7上,相邻的两个电磁励磁装置6极性相反。
所述车轮1、电磁制动器2和轴承套4关于非驱动轴的竖直对称面对称,非驱动轴的竖直对称面两边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
转子5是由高导电率的材料及镶嵌在其中的金属铜制成,通过轴承套4与车轮1固定连接,使转子能够随着车轮的转动而转动。
电磁励磁装置靠近转子的端面与转子具有2mm的轴向间隙,电磁励磁装置靠近轴承套的端面与轴承套具有2mm的轴向间隙。
电磁励磁装置包括励磁线圈、铁芯,励磁线圈绕在铁芯的圆柱外表面上。分布在转子内侧相邻的两个电磁励磁装置的励磁线圈的绕线方式是一个顺时针绕一个逆时针绕,这样当励磁线圈通电时,相对的电磁励磁装置对外显示的极性相反。通过控制通入励磁线圈的电流来控制电磁制动力,阻碍转子和轴承套转动,通过轴承套传递力矩到车轮,阻碍车轮转动,达到制动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具有辅助制动功能,可以使挂车制动距离更短,制动时间更少。可以减少气压制动器的工作强度,减少气压制动器的磨损。
2、由于电磁制动器是通过电流控制,能够迅速精确的控制,所以制动反应时间变小,控制的精度得到提高,能够减少挂车折叠和甩尾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图;
图2为电磁励磁装置磁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车轮,2-电磁制动器,3-非驱动轴,4-轴承套,5-转子,6-电磁励磁装置,7-线圈支架,8-磁力线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电磁制动器2包括8个励磁装置6、转子5和线圈支架7,能够固定在非驱动轴3上并与车轮1固定的轴承套4。
如图1所示,所述的电磁制动器2和轴承套4关于非驱动轴3的竖直对称面对称,非驱动轴3的竖直对称面两边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
转子5是由高导电率的材料及镶嵌在其中的金属铜制成,通过轴承套4与车轮1连接,使转子5能够随着车轮1的转动而转动。
如图2所示,8个电磁励磁装置6沿着轴承套4圆周均匀分布,并固定在线圈支架7上;电磁励磁装置6靠近转子5的端面与转子5具有2mm的轴向间隙,电磁励磁装置6靠近轴承套4的端面与轴承套4具有2mm的轴向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3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