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氯乙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4519.2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2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令;周强;耿为利;吴庆;黄波;钟骏良;夏林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C21/12 | 分类号: | C07C21/12;C07C17/23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24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乙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氯代烯烃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四氯乙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四氯乙烯生产方法主要有乙炔法、氧氯化法、C1~C3烃类热氯化法、乙烯直接氯化法等。乙炔法(Wacker法)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它是由乙炔和氯气通过光氯化制得。后来德国作了改进,先合成三氯乙烯,进一步氯化生成五氯乙烷,再脱氯化氢生产四氯乙烯。氧氯化法(PPG法)美国匹慈堡玻璃公司(PPG)首次开发成功的,它是由二氯乙烷、氯、氧流化床气固催化氧氯化联产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氧氯化法反应很复杂,有氯化、热解、氧化及燃烧等4种反应同时发生。C1~C3烃类热氯化法是由C1~C3烃类与氯气进行反应制备四氯乙烯的方法,该反应过程在初期速度很快,热量使自由基活化,因而引起氯化反应,生成C1/C比值很高的过渡物质,该过渡物质迅速分解,得到自由能低的四氯乙烯和四氯化碳,同时副产氯化氢。乙烯直接氯化法(Vinyclene法)是由乙烯或C2氯代烃液相加压氯化联产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和方法,是日本东亚合成化学公司于1968年开发成功并于1973年实现工业化的,该法先由乙烯液相氯化生成四氯和五氯乙烷为主的氯烃,再经热裂解生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此外,四氯乙烯的生产方法尚有四氯乙烷一步热氯化法及丙烷氯化法(stauffer)等。
综上所述,乙炔法生产四氯乙烯,虽然工艺比较成熟、投资省、控制简单,但生产成本较高、毒性大、三废处理麻烦。从原料来源、副产品HC1的利用及生产成本来看,PPG法最优越,但PPG法技术难度大,不易掌握。Vinyclene法用乙烯作原料,工艺先进,但成本较高,工艺流程长,难以实现工业化。C1~C3烃类热氯化法原料易得,产物比例可任意调节,副产HC1可利用,其技术较易掌握,而且该工艺可以以四氯化碳为原料生产四氯乙烯,这样可以解决我国甲烷氯化物企业在CFCs停产和作为清洗剂的四氯化碳禁用后四氯化碳的出路问题。因此,近年来以四氯化碳为原料生产四氯乙烯的生产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目前四氯乙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由于反应过程中氯气会继续与产品四氯乙烯反应,生成副产物全氯乙烷。全氯乙烷一般作为熔炼脱气剂,因其毒性较大,对操作者的危害和周围环境的污染都很大,因此目前人们逐渐减少了全氯乙烷作为熔炼脱气剂的使用。因此如何合理处理四氯乙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全氯乙烷,是当今四氯乙烯生产厂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以全氯乙烷为原料制备四氯乙烯是一条较好的解决途径。
全氯乙烷制备四氯乙烯一般用金属如锌、镁、铝等进行反应制备,但是污染较大,而高温裂解法制备四氯乙烯的方法较为环保,如McBee(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Vol.33,p177)报道了高温制备四氯乙烯的方法,但是其在裂解过程中收率仅有55%左右,且其通过六氯乙烷升华进行加料,容易堵塞管道,难以实现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收率高的四氯乙烯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四氯乙烯的制备方法,将全氯乙烷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氯代烷烃同时通入反应器进行反应,所述全氯乙烷与四氯化碳的质量比为1:0.1~2.0,全氯乙烷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与氯代烷烃的体积比为1:0.05~1.5,反应温度为150~800℃,反应接触时间为0.1~10s,将反应产物冷凝、精馏得到四氯乙烯产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氯代烷烃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乙烷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全氯乙烷与四氯化碳的质量比优选为1:0.4~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全氯乙烷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与氯代烷烃的体积比优选为1:0.15~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00~70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反应接触时间优选为1~6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化集团技术中心,未经巨化集团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4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机模块
- 下一篇:一种基于级联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异或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