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基础的定位结构及其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4689.0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6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杰;袁建勋;谢刚奎;沈林海;付铁峰;商怀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基础 定位 结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地下基础的定位结构,所述地下基础包括:固定于基坑内的外套筒,设于所述外套筒内的内筒,设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筒之间的钢筋架以及浇筑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套筒之间、供固定所述内筒的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设于所述内筒下方的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支座,设于所述支座上的容置凹槽,以及固定于所述内筒底面、供装配于所述容置凹槽内的定位支脚;
设于所述内筒上端部的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筒两侧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位于所述外套筒内侧且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板标高处设有第一定位槽以及位于所述外套筒内侧且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板标高处设有第二定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被配合设置为:所述定位支脚装配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对应装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以使所述内筒的轴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基础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固接于所述外套筒的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具有所述容置凹槽的定位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基础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槽为锥形容置凹槽,所述定位支脚包括与所述锥形容置凹槽相配合的锥形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基础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槽的锥点与所述内筒的轴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基础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自上向下具有逐渐减小的间距,所述第一定位槽内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厚度,所述第二定位槽内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基础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底端延伸有供辅助支撑所述内筒的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基础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定位所述支座的混凝土砼垫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基础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套筒内侧相对的两个弧形角钢以及连接在两根所述弧形角钢之间的多根条形角钢。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基础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方法包括:
将所述外套筒打入土中并于所述外套筒的下方土中压密注浆;
开挖位于所述外套筒内的土方;
将所述支座焊接于所述外套筒下端部的内侧并浇筑混凝土砼垫层加以固定;
于所述外套筒上端部的内侧标高处分别焊接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
将所述内筒装配入所述外套筒内,并使所述定位支脚装配入所述支座的容置凹槽内、所述内筒上的所述第一定位板装配入所述第一定位槽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板装配入所述第二定位槽;
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筒之间浇筑供固定所述内筒的混凝土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筒装配入所述外套筒内之前还包括,于所述内筒的预定位置分别焊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并将所述钢筋架与所述内筒整体捆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468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原山地基坑开挖施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防渗墙围堰体加高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