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4885.8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6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曹伟敏;高鹏;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9/10;A61K3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制备 治疗 视网膜 静脉 阻塞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赤芍、黄芪、生地黄等12味中药组成,化瘀通络,益气养阴,临床研究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特征是:视网膜血液瘀滞、视网膜出血和水肿。主要症状为中心视力下降,或某一部分视野缺损,但发病远不如动脉阻塞那样急剧和严重,一般尚可保留部分视力,在中央静脉阻塞后3~4个月,约5~20%的病人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并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比较复杂,为多因素致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密切关系。外伤、口服避孕药或过度疲劳等均可为发病的诱因。总之,视网膜静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异常也有血液成分的改变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因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主要症状为中心视力下降,或某一部分视野缺损,但发病远不如动脉阻塞那样急剧和严重,一般尚可保留部分视力,在中央静脉阻塞后3~4个月,5%~20%的患者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并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动脉硬化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中占重要地位,有80%~95%的病人同时有动脉硬化,最常发生阻塞的部位在筛板区和动静脉交叉处,在这2个部位,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靠得很近,相邻血管壁共有一外膜,被同一结缔组织膜包裹,动脉硬化时,受硬化外膜的限制,静脉受压管腔变窄,且管壁内皮细胞受刺激增生,管腔变得更窄,血流变慢,甚至停滞,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原沉积而形成血栓,当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液病时更易加重这种变化。另一方面,视网膜静脉本身的炎症或炎症产生的毒素也可使静脉管壁增厚,内膜受损,内皮细胞增生,表面电荷发生改变,以致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网络血液细胞成分而形成血栓,静脉的炎症可来自病毒感染,结核,梅毒,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鼻窦炎以及其他全身免疫病或血管病,外伤使静脉管壁直接受损也可产生这些改变。近年来发现血液成分的改变,特别是黏弹性的改变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有关,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故彼此排斥而能悬浮于血液中,当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或纤维蛋白原增高时,这些脂类和纤维蛋白原可包裹于红细胞表面而使其失去表面的负电荷,因而容易聚集形成团块并与血管壁粘连,同时由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或脂蛋白及其球蛋白含量增多,均可增加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使血液变黏稠,增加血流阻力,更易形成血栓,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有高脂血症者占61%~82%,也有人报告本病患者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增高,Trope发现伴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或)新生血管的病人血黏度增高更明显,此外,血液中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不平衡,任何原因使血小板聚集性和释放反应增强,β凝血蛋白和血小板第Ⅳ因子含量增高均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均易于形成血栓,诱发静脉阻塞。眼压的增高在本病发病因素中有一定的意义,本病同时合并原发开角型青光眼者占10%~20%,甚至有报告高达50%者,由于眼压增高,首先影响筛板区视网膜中央动脉灌注,并且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产生血流淤滞而形成血栓,眼压增高可刺激筛板区中央静脉使内膜细胞增殖,管腔变窄,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形成血栓,其他病变,如心脏功能代偿不全,心动过缓,严重心率不齐,血压突然降低或血黏度增高等,都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血流减慢,特别在筛板和动静脉交叉处阻力更大,血流更缓甚至停滞,促进血栓形成,诱发静脉阻塞。
本病治疗比较困难,对某些疗法也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血栓形成应用抗凝剂治疗,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许多过去使用的抗凝药已不再应用。迄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一般可针对病因治疗和防治血栓形成,如降低血压和眼压,降低血液黏度,减轻血栓形成和组织水肿,并促进出血吸收。如活血化瘀中药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如血栓通,丹参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治疗本病的有效率为69%左右。此外可根据病因给以降血压药或降眼压药。对症治疗如碘制剂肌内注射或离子透入以促进出血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4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宠物狗烧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