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温壶(杯)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24886.2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1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秋立 |
主分类号: | A47J41/00 | 分类号: | A47J41/00;A47G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保持液体或固体温度的器具,具体说就是保温壶或保温杯。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所公知的保温壶或保温杯有几种,一种是抽真空的由不锈钢板制成的保温壶或杯,一种是由塑料制成的保温壶或杯,还有一种是由金属或塑料或其它材质制成的外壳,内置由双层玻璃抽真空制成的内胆的保温壶或瓶,俗称《暖水瓶》或《暖水壶》。《真空不锈钢保温壶(杯)》和《塑料保温壶(杯)》,它们的共同点是:壶内的液体或固体直接和壶(杯)壁接触,壶(杯)壁的分子成分会渗透到壶内液体或固体中,从而改变了壶内液体或固体的分子成分。同时壶内液体或固体的分子成分也会渗透到壶壁中,从而产生腐蚀。腐蚀产生的物质又会作用到壶内液体或固体中。其结果:壶内液体或固体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双层玻璃抽真空制成内胆的保温壶(瓶),其内壁是化学稳定性比较好的玻璃,从而能很好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然而,由于其内胆是由双层抽真空玻璃制成,很容易破碎,进而保管,携带和使用都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人们所公知的保温壶或保温杯现有技术上的不足,即能克服壶(杯)内的液体或固体与壶体金属或塑料内壁接触而产生化学变化,又能使之不象双层抽真空玻璃内胆保温壶(瓶)那样容易破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公知的保温壶或保温杯如:《不锈钢真空保温壶》和《塑料保温壶》的内壁,贴敷了一层耐腐蚀的化学稳定性比较好的玻璃或陶瓷,从而隔绝了壶内液体或固体与壶体金属或塑料部分的接触,使得壶体金属或塑料的分子成分不能渗透到壶内液体或固体中,从而保证了壶内液体或固体的成分不会被破坏或改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如果壶内装的是饮料或食品,能保持其口味不变,如果壶内装的是其它液体或固体,也能保证其化学成分的稳定。又因为,壶体内的玻璃或陶瓷层是紧密贴敷于壶体内壁的,从而也不容易破碎。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人们所公知的不锈钢制成的真空保温壶(杯)或塑料制成的保温壶(杯)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3和图4分别是本发明的不锈钢真空保温壶(杯)或塑料保温壶(杯)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公知的不锈钢真空保温壶(杯)或塑料保温壶(杯)的内壁没有贴敷玻璃或陶瓷。图1、图2中的1为不锈钢或塑料制成的壶体,2为不锈钢或塑料制成的内层外壁,3为抽真空或空气夹层。
图3、图4为本发明的《不锈钢真空保温壶(杯)》或《塑料保温壶(杯)》。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保温壶(杯)内壁贴敷了一层玻璃或陶瓷2。图中,1为不锈钢或塑料制成的壶体。2为贴敷于壶体内层内壁的玻璃或陶瓷,3是夹层,抽真空或填充保温材料,4为不锈钢制成的壶体内层的外壁或玻璃(陶瓷)贴层的外壁(注:当用塑料制做壶体时,因塑料比较软,不容易抽真空,可利用壶体内层内壁贴敷的玻璃或陶瓷充当保温壶(杯)的内层外壁4,而与壶体1外层内壁之间的夹层,可填充保温材料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秋立,未经王秋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4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