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促进骨痂生长治疗骨折的膏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5080.5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7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旭;刘怀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俊旭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70;A61P19/08;A61K35/648;A61K35/646;A61K35/583;A61K35/36;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促进 生长 治疗 骨折 膏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促进骨痂快速生长,治疗骨折的膏药。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按骨折后不同时期身体的表现常把骨折分为不同的期:
(一)血肿形成期
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cyst”);骨皮质亦可发生广泛性缺血性坏死,骨坏死在镜下表现为骨陷窝内的骨细胞消失而变为空穴;如果骨坏死范围不大,可被破骨细胞吸收,有时死骨可脱落、游离而形成死骨片。
(二)纤维性骨痂形成期
在骨折后大约2~3天,从骨内膜及骨外膜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侵入血肿,血肿开始机化;这些纤维母细胞实质上多数是软骨母细胞及骨母细胞的前身;上述增生的组织逐渐弥合,填充并桥接了骨折的断端,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约经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部分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透明软骨的形成一般多见于骨外膜的骨痂区,而少见于骨髓内骨痂区,但当骨痂内有过多的软骨形成时会延缓骨折的愈合时间。
(三)骨性骨痂形成期
骨折愈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是骨母细胞产生新生骨质逐渐取代上述纤维性骨痂;开始形成的骨质为类骨组织,以后发生钙盐沉着,形成编织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纤维性骨痂内的软骨组织,和骨发育时的软骨化骨一样,发生钙盐沉着而演变为骨组织,参与骨性骨痂的形成;此时所形成的编织骨,由于其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比较紊乱,故仍达不到正常功能需要;按照骨痂的细胞来源及骨痂的部位不同,可将骨痂分为外骨痂和内骨痂:
1、外骨痂(external callus)或骨外膜骨痂(periosteal callus),是由骨外膜的内层即成骨层细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状,包绕骨折断端;如上所述,以后这些细胞主要分化为骨母细胞形成骨性骨痂,但也可分化为软骨母细胞,形成软骨性骨痂;在长骨骨折时以外骨痂形成为主;
2、内骨痂(internal callus)由骨内膜细胞及骨髓未分化间叶细胞演变成为骨母细胞,形成编织骨,内骨痂内也可有软骨形成,但数量比外骨痂为少。
(四)骨痂改建或再塑期
上述骨痂建成后,骨折的断端仅被幼稚的、排列不规则的编织骨连接起来;为了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而具有更牢固的结构和功能,编织骨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也重新恢复;改建是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成骨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进行的,即骨折骨所承受应力最大部位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机械性功能不需要的骨质则被吸收,这样就使骨折处上下两断端按原来的关系再连接起来,髓腔也再通。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步骤,骨折部位恢复到与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达到完全愈合。
由于骨折在各个阶段不同的表现,相应的对骨折的治疗也根据不同的阶段调配不同的药物作针对性的治疗:人体一旦遭受损伤,则络脉受损,气机凝滞,营卫离经,瘀滞于肌肤腠里; “不痛则通”, “通则不痛”,无论气滞还是血瘀,都能引起疼痛,因此必须疏通内部气血;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骨折的治疗一般分为早、中、后三期;三期分治方法是以调和疏通气血、生新续损、强筋壮骨为主要目的。
在损伤早期,即1~2周的时间内,骨折、脱位、伤筋等病症,轻则影响经脉气血流行,使气结不散,重则损伤血脉,使恶血留滞,经脉壅塞,气血流行障碍,但此期总以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机;所以损伤早期的治法,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使瘀血得以消散,尽快恢复气血的通畅;所谓“瘀不去,新血不得生”,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可根据气滞血瘀之所偏,结合伤后邪热之轻重,分别给予攻下逐瘀,行气逐瘀和清热逐瘀等具体的治疗方法,总之初期治法以 “下”、 “消”法为主;若邪毒入侵,可用 “清”法;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则用 “开”法:具体的治疗方法有:
1、攻下逐瘀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旭,未经刘俊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5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禽用免疫增强剂VB肽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感冒发热疏风散热制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