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符合烧伤患者代谢特点的能量消耗估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5692.4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6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彭曦;王开发;吴丹;张勇;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符合 烧伤 患者 代谢 特点 能量消耗 估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伤后营养支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符合烧伤患者代谢特点的能量消耗估算公式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严重烧伤后患者分解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大幅增加,若不能有效逆转这一趋势,将导致患者进行性消瘦、免疫功能低下、脏器功能受损、创面愈合延迟,乃至死亡。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对烧伤患者实施营养治疗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患者能量消耗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干预。目前了解烧伤患者能量消耗主要有间接测能法和能量消耗公式估算法,采用间接测能法能较准确地测定患者能量消耗,但代谢车价格昂贵,在发展中国家尚难普及,即便是在美国,其使用率也仅有60%左右。此外,频繁使用代谢车还存在扰动患者,增加临床工作量以及头面部烧伤患者依从性不高等不足,难以在临床大范围推广使用。因此,各种能量消耗估算公式应运而生。
2002年Dickerson等对半个世纪以来发表的46个能量估算公式进行了梳理,与烧伤患者能量消耗的实测值进行比对后他认为最确切、偏倚最小的是Milner和Xie公式。2013年Shields等对Dickerson的研究进行了深度分析,比较了9个常用能量估算方案,认为Milner和Carlson公式与患者实际能量消耗值最符合。能量估算公式的价值在于其准确和简洁,烧伤临床曾广泛使用的Curreri公式,由于单位烧伤面积能量消耗估算过高,导致估算大面积烧伤患者能量消耗时误差较大,所以Dickerson和Shields都未将其列入推荐公式。由于不同人种在代谢上存在一定差异,Milner、Curreri和Carlson公式应用于中国烧伤患者时与患者实际消耗相比差异较大。
我所(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于1993年建立了一个基于患者体表面积和烧伤面积的能量消耗估算公式,即Dickerson所指的Xie公式(在中国按通讯作者单位命名该公式,即第三军医大学烧伤成人能量消耗估算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该公式已被列入2009年版中国烧伤治疗指南,目前中国大多数烧伤单位都采用三医大公式来预测患者能量消耗。但是经过二十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尽管Xie公式(即三医大公式)简洁、实用,但存在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能量估算过高的问题,经仔细测算在烧伤面积31-50%,51-70%,71-100%三个区段,Xie公式估算值比REE实测值分别高15%、23%和40%左右。同时该公式只能计算出一个固定值,缺乏烧伤时间(病程)变量,难以准确反映烧伤后患者能量消耗的动态变化规律,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烧伤患者能量消耗受众多因素调控,其中烧伤程度(烧伤面积和深度)和烧伤病程(烧伤时间)是影响患者能量消耗变化的核心因素。现已知患者能量消耗与烧伤面积和烧伤时间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简单地用线性公式来估算患者能量消耗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但目前所有的能量估算公式(Milner、Xie、Curreri和Carlson公式)都是基于线性方程的模拟公式,并且大多数公式都缺乏烧伤时间变量,其结果难免会出现较大差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率和可靠性均显著提高的成人烧伤后能量消耗的估算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符合烧伤患者代谢特点的能量消耗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01、采用间接测能法获取N名被测对象在不同烧伤面积TBSA和烧伤时段PBD时的静息能量消耗REE数据,并将该静息能量消耗REE数据统计成表格;
102、将步骤101中表格中的静息能量消耗REE数据采用三维显示图来表示,并拟合出若干条S形曲线,即烧伤患者单位体表面积的静息能量消耗REE随烧伤面积TBSA和伤后时间PBD的变化率;
103、根据步骤102中得到的若干条S形曲线,利用微分方程构建反映能量消耗变化率的数学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56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埋拼装二合一MBR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电化学反应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