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6641.3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5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微尘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08 | 分类号: | B32B1/08;B32B15/04;B32B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袁红红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易 损坏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易损坏的加热管。
背景技术
加热管是在无缝金属管内(碳钢管、钛管、不锈钢管、铜管)装入电热丝,空隙部分填满有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再加工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型状。它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机械强度好,对恶劣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它可用于各种液体和酸碱盐的加热,同时也适应低溶点的金属加热溶化(铅、锌、锡、巴氏合金)。
自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所)的“安徽纳米材料及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以来,在开展纳米材料及其应用产品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进联盟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探索新型产学研结合机制,培育产业集群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联盟成立至今的一年多时间内,共联合在研开发项目6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2493万元,申请发明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2项成果通过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联盟成员单位已达到23家。
《2013-2017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1]数据显示“纳米复合聚氨酯合成革材料的功能化”和“纳米材料在真空绝热板材中的应用”2项合作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具有负离子释放功能且释放量可达2000以上的聚氨酯合成革符合生态环保合成革战略升级方向,日前正待开展中试放大研究。
该产品的成功研发及进一步产业化将可辐射带动300多家同行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联盟制备出的纳米复合绝热芯材导热系数可控制为低达4.4mW/mK。该产品已经在企业实现了中试生产,正在建设规模化生产线。
联盟将重点研究开发阻燃型高效真空绝热板及其在建筑外墙保温领域的应用研发和产业化,该技术的开发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安徽纳米材料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韧性、导热性和不易损坏优点的不易损坏的加热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所述的不易损坏的加热管包括最上层的铅锡合金、中间层的生物塑料和最下层的纳米材料组合而成,所述铅锡合金包括锡合金、铅、锑和铜,所述生物塑料为丙烯酸塑料,所述纳米材料包括树脂、橡胶、陶瓷和纤维,所述的铅锡合金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38%-42%,所述的丙烯酸塑料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6%-10%,所述的纳米材料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51%-56%。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丙烯酸塑料包括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铅锡合金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41%,所述的丙烯酸塑料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6%,所述的纳米材料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53%。
本发明的一种不易损坏的加热管,具有良好的韧性、导热性和不易损坏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其中,所述的不易损坏的加热管包括最上层的铅锡合金、中间层的生物塑料和最下层的纳米材料组合而成,所述铅锡合金包括锡合金、铅、锑和铜,所述生物塑料为丙烯酸塑料,所述纳米材料包括树脂、橡胶、陶瓷和纤维,所述的铅锡合金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38%-42%,所述的丙烯酸塑料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6%-10%,所述的纳米材料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51%-56%,所述的丙烯酸塑料包括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酯。
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铅锡合金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41%,所述的丙烯酸塑料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6%,所述的纳米材料占不易损坏的加热管总体分量的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微尘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微尘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6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型飞轮制动装置
- 下一篇:导电薄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