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6844.2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0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小超 |
主分类号: | F16D23/14 | 分类号: | F16D23/14;F16C33/78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武顺营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分离 轴承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现有手动挡汽车常用的一种控制发动机动力与传动系统接通或断开的一种重要部件,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是依靠层叠的离合器片分离或者结合而实现的。离合器在分离或者结合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所以离合器片之间分离与结合是依靠外力施加在离合器分离轴承上,再传递给离合器片的控制元件,这样既保证了力的传递又保证了离合器处于高速旋转状态;由于离合器分离轴承处于高速旋转下,同时其轴承内圈轴承外圈滚动体之间存在间隙,压盖总成与从动盘总成之间摩擦产生的粉尘以及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空气中的灰尘都会进入到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及滚动体之间,由于这些粉尘中含有大量的坚硬物质进入轴承内部以后与轴承内部的润滑脂粘接在一起,在轴承内圈与滚动体之间,轴承外圈与滚动体之间形成磨损,继而损坏轴承使离合器失效,造成车辆行驶过程中重大事故隐患,人们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想尽了很多办法,例如在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部加装防尘盖,在分离轴承壳体与轴承内圈之间增加防尘密封圈等方法。可以大量减少粉尘对轴承的损害,但是由于滚动轴承的上端与外罩壳之间是有空隙的,粉尘在空隙处积累,就能够通过这个空隙进入到滚动轴承的上端,通过上端防尘盖的内圈与轴承内圈的间隙进入到滚动轴承内部,同样会造成轴承的快速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存在的以上缺陷,提出一种离合器轴承分离总成,包括壳体、滚动轴承、外罩壳,下部防尘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防尘密封圈;滚动轴承安装在壳体的一端台阶处,外罩壳安装在壳体上并将滚动轴承函括其内;下部防尘密封圈安装在滚动轴承内圈与壳体之间;所述的上部防尘密封圈安装在外罩壳与滚动轴承内圈之间或者安装在滚动轴承内圈与滚动轴承外圈之间,防尘密封圈采用单边固定即固定在轴承内圈台阶上或外罩壳或者轴承外圈上;所述的上部防尘密封圈由橡胶材料制成,其中间有骨架,其边缘有唇边;所述的骨架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骨架设置在需要固定的一边,与其相对的一边为唇边。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的防止粉尘从外部进入到轴承防尘盖部分累积而从轴承上端部进入滚动轴承内部,有效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壳体,2.下部防尘密封圈,3.滚动轴承下防尘盖,4.滚动体,5.轴承外圈,6.滚动轴承上防尘盖,7.上部防尘密封圈,8.轴承内圈,9.外罩壳。
图2是上部防尘密封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71.骨架,72.密封圈体,73.唇边。
图3是上部防尘密封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71.骨架,72.密封圈体,73.唇边。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将壳体1,下部防尘密封圈2,滚动轴承下防尘盖3,滚动体4,轴承外圈5,滚动轴承上防尘盖6,轴承内圈8,外罩壳9,按照现有结构安装好,将上部防尘密封圈7的内径设置为轴承内圈台阶部的根部直径,如图2采用厚度为0.3毫米的钢板作为骨架71并将其制作成环形,在其外部覆盖厚度0.5-1毫米的橡胶材料作为密封圈体72,本例中橡胶材料采用硅橡胶;在密封圈的外边缘设置唇边73;上部防尘密封圈7的外圈直径小于等于外罩壳9与上部防尘密封圈7相接触的部分的外边缘直径;在安装时采用蝶形弹簧片将上部防尘密封圈7的骨架部分71压紧在轴承内圈8的台阶上,其唇边73紧贴在外罩壳9的上端部。
实施例2,如图1,将壳体1,下部防尘密封圈2,滚动轴承下防尘盖3,滚动体4,轴承外圈5,滚动轴承上防尘盖6,轴承内圈8,外罩壳9,按照现有结构安装好;如图3采用厚度为0.3毫米的钢板作为骨架71并将其制作成环形,在其外部覆盖厚度0.5-1毫米的橡胶材料作为密封圈体72,本例中橡胶材料采用丁晴橡胶;在密封圈的内边缘设置唇边73;上部防尘密封圈7的内圈直径大于等于轴承内圈8的台阶根部直径;将上部防尘密封圈7的骨架部分71设置在外圈并将其固定在外罩壳9的上端,本例中固定方式采用胶粘或紧固件压紧,将其唇边73与轴承内圈上的台阶相贴合;就完成了本发明的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小超,未经唐小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6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置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