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4H型单晶碳化硅外延层上制备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及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27072.4 申请日: 2014-08-27
公开(公告)号: CN104201211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0
发明(设计)人: 韦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 温州大学
主分类号: H01L29/861 分类号: H01L29/861;H01L29/06;H01L21/329
代理公司: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3211 代理人: 陈加利
地址: 325000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型单晶 碳化硅 外延 制备 渐变 sup sic 恢复 二极管 工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在4H型单晶碳化硅外延层上制备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结构为: 阳极电极/(P+)4H-nc-SiC/(N)缓变6H-nc-SiC/(N) 4H-c-SiC/(N+)4H-c-SiC/阴极电极;

包括有N+型4H-c-SiC衬底(2)、从N+型4H-c-SiC衬底一侧面外延生长的N型4H-c-SiC外延层(3)、沉积于N型4H-c-SiC外延片上的N型缓变6H-nc-SiC多层膜(4)、沉积于N型6H-nc-SiC多层膜外侧的P+型4H-nc-SiC单层膜(5),所述的于N+型4H-c-SiC衬底(2)和P+型4H-nc-SiC单层膜(5)外侧分别有欧姆连接的阴极电极(1)和阳极电极(6);

沿着阴极电极(1)至阳极电极(6)方向的各层的N型掺杂浓度逐渐减小;

所述的N型缓变6H-nc-SiC多层膜(4)中包括有4层,且沿阴极电极(1)至阳极电极(6)方向,设置的N型6H-nc-SiC多层膜(4)中的N型掺杂浓度、纳米晶粒尺寸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4H型单晶碳化硅外延层上制备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4H-c-SiC衬底(2)的多数载流子为电子,浓度约1.0×1019cm-3,厚度为250±2 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4H型单晶碳化硅外延层上制备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型4H-c-SiC外延层(3),它在N+型4H-c-SiC单晶衬底(2)上生长,多数载流子为电子,浓度约1.0×1017cm-3,厚度为10 μm,偏离(0001)面8°,表面微管密度低于30 μP·c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4H型单晶碳化硅外延层上制备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缓变6H-nc-SiC多层膜(4)中的各层在沉积过程中,沿着生长方向按掺杂浓度从高到低逐渐降低、纳米晶粒从大到小逐层生长,共4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在4H型单晶碳化硅外延层上制备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6H-nc-SiC多层膜(4)为磷掺杂,沿着生长方向第1——第4层的载流子浓度分别为5.0×1016 cm-3、1.0×1016 cm-3、1.0×1015 cm-3、1.0×1014 cm-3;第1——第4层的纳米晶粒尺寸分别为12.0 nm、10.0 nm、8.0 nm、6.0 nm,每层厚度1.0 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4H型单晶碳化硅外延层上制备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4H-nc-SiC单层膜(5)的P+型掺杂为硼掺杂,载流子浓度为5.0×1018 cm-3,厚度为0.5 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4H型单晶碳化硅外延层上制备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电极(1)为NiAu合金电极薄膜;所述的阳极电极(6)为TiAu合金电极薄膜。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在4H型单晶碳化硅外延层上制备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择衬底,厚度250±2μm、载流子浓度约为1.0×1019的N+型4H-c-SiC衬底(2)上外延厚度为10 μm、载流子浓度1.0×1017cm-3的N型4H-c-SiC单晶外延层(3),并且双面抛光,外延层表面偏离(0001)面8°,微管密度低于30 μP·cm-2

(二)衬底预处理,在室温下,采用刻蚀液蚀掉N+型4H-c-SiC衬底(2)和N型4H-c-SiC外延层(3)表面的SiO2层;

(三) N型6H-nc-SiC梯度掺杂多层膜(4)的制备,采用PECVD法,以H2为稀释气,以SiH4和CH4为混合反应源气,以PH3为掺杂气,在PECVD系统反应室内的N型4H-c-SiC外延层(3)上,逐次生长多层N-型6H-nc-SiC薄膜,其工艺参数是:

稀释比:H2/( H2+CH4+SiH4)=(90—99) vol%;

PECVD反应室极限真空度:不低于1.0×10-4 Pa;

混合反应源气掺杂比:PH3/(CH4+SiH4)=0.1—10.0 vol%;

       薄膜生长时选用射频电源的频率:13.6——95.2 MHz;

薄膜生长射频功率密度:0.3 — 0.8 W/cm2

       薄膜生长衬底温度:Ts=823±10 K;

       薄膜生长负直流偏压:Vb=-50 — -250 V;

       薄膜生长时反应气体压力:P=0.7 — 1.0 Torr;

缓变6H-nc-SiC多层膜的结构:沿着生长方向第1至 4层的载流子浓度/纳米晶粒尺寸分别为5.0×1016 cm-3/12.0 nm、1.0×1016 cm-3/10.0 nm、1.0×1015 cm-3/8.0 nm、1.0×1014 cm-3/6.0 nm,每层厚度1.0 μm;

 (四) P+型4H-nc-SiC单层膜(5)的制备,采用PECVD法,以H2为稀释气,以SiH4和CH4为混合反应源气,以B2H6为掺杂气,在PECVD系统反应室内于N型缓变6H-nc-SiC多层膜(4)之上沉积P+型4H-nc-SiC单层膜(5),其工艺参数是:

PECVD反应室极限真空度:不低于1.0×10-4 Pa;

稀释比:H2/( H2+CH4+SiH4)=(90—99) vol%;

混合反应源气掺杂比:B2H6/(CH4+SiH4)=0.5—5.0 vol%;

       薄膜生长时选用射频电源的频率:13.6——95.2 MHz;

薄膜生长射频功率密度:0.3 — 0.8 W/cm2

       薄膜生长衬底温度:Ts=673±5 K;

       薄膜生长负直流偏压:Vb=-50 — -250 V;

       薄膜生长时反应气体压力:P=0.7 — 1.0 Torr;

       薄膜厚度:0.5 μm;

    (五)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制备,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分别在N+型4H-c-SiC衬底(2)、P+型4H-nc-SiC单层膜(5)的外侧对应蒸镀AuNi合金电极薄膜、AuTi合金电极薄膜,分别形成AuNi/(N+)4H-c-SiC、AuTi/(P+)4H-c-SiC欧姆接触;

其工艺参数是:

电子束蒸发室极限真空度:不低于1.0×10-4 Pa;

       灯丝直流电流:I=5-10 A;

       衬底温度:Ts=573±5 K;

材料:AuNi合金(阴极);AuTi合金(阳极);

电极薄膜的厚度:1.0 μm;

(六)最终形成TiAu电极/(P+)4H-nc-SiC/(N)缓变6H-nc-SiC/(N) 4H-c-SiC/(N+)4H-c-SiC/NiAu电极结构的基区渐变P+-N-N+型SiC超快恢复二极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70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