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紫玉盘内生真菌节菱孢及其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28171.4 申请日: 2014-08-27
公开(公告)号: CN104195053B 公开(公告)日: 2016-11-30
发明(设计)人: 李浩华;章卫民;陈玉婵;李赛妮;谭国慧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P1/02;A61K36/06;A61K8/99;A23L31/00;A23L33/00;A61P39/06;A61Q19/08;C12R1/645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代理人: 刘明星
地址: 51007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紫 玉盘 真菌 节菱孢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紫玉盘内生真菌节菱孢(Arthrinium sp.)A092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自由基和人类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体内自由基过多,则可引起蛋白质、核酸(DNA)变性,导致细胞和组织器官损伤,诱发各种疾病,加速机体衰老。同时,自由基过量产生也是导致皮肤自然衰老和光致老化的主要原因,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老化代谢产物已成为目前延缓人体和皮肤衰老的有效方法。由于在药品、保健食品和护肤品中使用的合成抗氧化剂通常具有毒副作用,因此,寻找天然、高效、低毒的抗氧化剂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指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植物内生真菌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引起了广泛关注,已从中分离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天然化合物,其中不少是新物质,具有特殊生物活性,在医药、保健品和护肤品等各个领域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且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对自然资源破坏极少,能够解决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文献“Bloor S.Arthrinic acid,a novel antifungal polyhydroxyacid from Arthrinium phaeospermum[J].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2008,61(8),515-517.”中,作者报道了节菱孢属真菌能产生结构新颖的抗真菌代谢产物;在“专利CN101294137B”中,章初龙等从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节菱孢Arthrinium sp.,并从该菌株的代谢产物中获得的2,3β-羟基卷线孢菌素对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为50μg/mL;在文献“Jung HJ,Shim JS,Song YM,et al.Terpestacin inhibits tumor angiogenesis by targeting UQCRB of mitochondrial complex III and suppressing hypoxia-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and cellular oxygen sensing[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0,285(15):11584-11595.”)中,作者则报道了此属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细胞毒活性。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关于节菱孢属(Arthrinium)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节菱孢(Arthrinium sp.)A092,其于2014年7月2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号为:CCTCC NO: M2014348。 

本发明的节菱孢A092是从药用植物紫玉盘叶中分离得到,其分离方法为:取新鲜健康的紫玉盘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置于滤纸上自然风干后放入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5~7min,用无菌水漂洗4次,再放入75%的乙醇中浸泡3~5min,用无菌水漂洗3次。剪去接触药液边缘,将叶片剪成约0.5×0.5cm大小,置于含20μg/mL硫酸卡那霉素和20μg/mL氨苄青霉素的PDA培养基中,28℃恒温箱培养3~7d后挑取边缘菌丝转接到新鲜培养基上,继续纯化获得纯菌株节菱孢A092。所述的PDA培养基是每升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用500mL蒸馏水煮200g马铃薯20min,过滤得汁,再加入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0.75g、维生素B110mg,琼脂20g,用水补足至1L,pH自然。 

本发明的节菱孢A092,其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温度为28℃,气生菌丝发达,初为白 色,棉絮状;培养3天后,菌落直径为60mm,边缘轮廓清晰,背面中间浅灰褐色;培养7天后,菌丝长满整个平板,正面灰白色,背面中间灰绿褐色。菌丝有隔,产孢细胞圆柱形或瓶形,8.16~23.33×0.84~3.34μm;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椭圆形,未成熟的分生孢子无色,成熟后变为褐色至深褐色,中间有一条淡色条带,4.83~8.16×2.23~6.67μ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8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