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带状疱疹中药粉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8420.X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9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谢菲;谢仁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菲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A61P31/22;A61K35/3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43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带状疱疹 药粉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中药粉制剂。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无论有疹或无疹类型,疼痛难眠是其主要特点,病变部位的皮肤,有灼热、刺痛感,数天后,出疹型患者见到密集的小水泡,周围皮肤发红、病变部位如火烧灼一般疼痛。病情较严重的可见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人是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感染,并可长期潜伏体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 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 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过敏,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带状疱疹病毒即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该病毒原发感染水痘(儿童),复发感染带状疱疹(成人)。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飞蛇等称。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有很多,这些药物见效慢、疗效不显著,即使疱疹症状缓解,但多数患者待疱疹消退后易遗留有程度不等的神经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提出一种治疗带状疱疹中药粉制剂。该制剂见效快、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疱疹消退后后遗神经痛消除。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治疗带状疱疹中药粉制剂,该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制成:黄芩1~10份、金银花10~30份、乳没2~10份、地肤子3~9份、丹参6~15份、僵蚕1~5份、蝉蜕1~10份、连翘5~15份、苦参6~15份、大黄1~3份、穿山甲1~8份。
优选地,该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制成:黄芩8份、金银花25份、乳没7份、地肤子8份、丹参13份、僵蚕5份、蝉蜕8份、连翘12份、苦参12份、大黄2份、穿山甲6份。
优选地,所述的制剂为丸剂、汤剂或胶囊剂。
当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剂型为丸剂时,其制备方法为:将所述各原料药加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0 分钟,再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热煮沸40 分钟,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80℃,烘干后冷却,与蜂蜜混在一起搓成细条,制成蜜炼丸并腊封包装。
当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为:将所述原料药加重量10 倍量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时1.08 ;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10L 的吸附树脂柱,之后用10 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 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乙醇溶剂,得到组份药粉,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当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为:取上述原料粉碎成细末,加入一定量水,在80~100℃下加热3 小时,过滤。将滤液浓缩至500 毫升,冷却至室温,即得本发明的汤剂。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为:
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功效。《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 黄芩性味苦寒,具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根所含的黄芩甙、黄芩甙原(黄芩素)能破坏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SH酶),抑制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并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抗组胺与抗乙酰胆碱作用,因而黄芩能有效地预防、控制皮肤炎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菲;,未经谢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84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