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天然茶碱的生产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0511.7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2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龙峰;张应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应国 |
主分类号: | C07D473/12 | 分类号: | C07D47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茶碱 生产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农产品深加工的一种纯天然生物茶碱的生产技术。该产品是从茶叶中提炼出一种嘌呤类生物碱,产品性状为白色或极微黄绿色的丝光针状结晶粉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化工和保健品领域作添加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都采用西方医药生产流水线方式,用浸泡高温蒸馏、高压吸收控制法来获取茶碱成品。此种多为水剂产品,茶碱咖啡因含量很低,只含65%左右,采用自动化生产程度高的生产流水线,工艺初期原材料茶叶在浸泡中,为了使更多分离出生物碱成份,大量的使用氯仿化合物,此种产品已被世界食品卫生组织认定属限制化合成系列产品的食品添加剂,产品属化学合成,存在对人体有害物质,不得使用,致使我国几个大型国企原有进口生产线停止生产而倒闭,不能出口而返回海关,造成损失巨大,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不得不寻找其它的代用品,这样给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出口带来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根据上述存在问题,总结各种生产模式与技术方法,主要根据产品生成的物理特性,对总体茶碱生产结构模式与环节进行调整,确保产品的纯天然性和茶碱咖啡因含量达到更高,对人体无害,而研制发明出一种纯天然生物茶碱的生产技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该发明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二大部分生产结构,第一部分采用焙烧升华凝聚法完成茶碱半成品生产,第二部分采用低温防氧化冷凝收集法,通过分解生产模式和注重生产加工环节中的整体时间、温度数据的结合,经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报出获悉最高咖啡因含量已高达99.98%,高纯度可作为研制抗癌新药的最好基料。
本发明的具体生产技术步骤如下:(参考工艺流程图)
一、焙烧升华凝聚法:首先茶叶筛选,选茶叶中含天然生物碱成份高绿茶叶晒干,将晒干的茶叶粉碎成0.5mm长茶叶,作为焙烧生产茶碱的原料,焙烧过程是通过单体炉灶,安装φ800mm尺寸的铁锅,在焙烧锅加温预热30℃左右后,放入部份茶灰填料,抵挡后续过高温度的直接焙烤,防茶叶烤焦。在锅的中部置入φ450mm筛网,在铁锅的平口处放置φ790mm筛网,在20分钟内分别将各锅下料5-7斤茶叶,随后将一组内外配套φ800mm高压封圈安装在锅的平口上,同时将密封盖封闭,下料密封后继续焙烧,使锅内温度保持70℃,为保证锅内温度均匀,焙烧炉膛必须掌握火势均匀,持续焙烧1小时后封火降温,保持锅内温度40℃,严格密封防止漏气,经0.5小时后再次开炉升温1小时后封合,使锅内温度聚升,最高温度可达210℃左右,封火后让锅内温度保持恒温40℃,整体焙烧保持4小时即可。在锅内温度干焙的过程中,由低到高,中间二次升温,锅内茶叶产生植物的生物物理反应,随着气温内压在锅内二层筛网交换更替,在聚热的反应下,热气流通过二层筛网之间回旋往上走,使得在高温蒸发下茶叶的物理反应分离出来的生物碱成份也随温度而上升,由于锅的内外温差大,因此在上层筛网层产生聚冷反应层,在聚冷反应原理作用下,茶叶因高温蒸发而产生一种针状晶体物,吸附在上网层上,颜色微黄、闪亮,收集这些针状晶体物通过起膜集合工序,就成为半成品茶生物碱,在半成品生产工艺中不掺任何物品,利用茶叶本身的生物原理,采用高温蒸发效应和物质聚冷反应原理的物理特性,完成茶碱半成品生产,提高了茶碱的纯度。
二、低温防氧化冷凝收集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应国,未经张应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05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锚固式装饰保温一体化复合板
- 下一篇:一种外墙节能保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