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装有平衡摇臂悬架和可变形轮的行走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30930.0 申请日: 2014-08-28
公开(公告)号: CN104175796A 公开(公告)日: 2014-12-03
发明(设计)人: 高峰;徐国艳;高宏志;丁能根;解晓琳;王宇;孙宗凯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分类号: B60B19/00 分类号: B60B19/00;B60F3/00
代理公司: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代理人: 王顺荣;唐爱华
地址: 10019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装有 平衡 摇臂 悬架 变形 行走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多栖多模式运载工具,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安装有平衡摇臂悬架和可变形轮的行走装置。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球上约有50%的地域是常规车辆(装有轮子或履带行走机构的车辆)无法正常行驶的,如沙漠、沼泽、滩涂、雪原等,大大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同时江河湖泊等水障也是车辆行驶的天然屏障,随着技术的发展,集陆地机动和水上机动优点于一身的水陆两栖车出现,拓展了车辆的机动范围,在军事、经济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起,人们就注意到轮子和履带行走的局限性,开始针对特定地域开发有效的行走机构,如螺旋式、步行轮式、浮箱履带试等。中国从70年代起发明了机耕船、无轮缘车轮和水田叶片轮等,解决了南方水田的耕作问题。但这些特种行走机构多数只能适应特定的地面条件,不能满足多栖的运行要求,限制了活动范围和带来极大的交通不便。如无轮缘车轮和水田叶片轮在进行转移时就无法再公路和相对平坦的硬路面上行走,需要更换车轮。 

水陆两栖车问世于上世纪20年代,最早是用于军事目的。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制造出了GPA两栖吉普车,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两栖车。在此之后各国都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出现了民用两栖车。水陆两栖车辆在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都有用武之地,如 水利水电部门、防汛部门、野外勘测或水上作业的石油地质部门、环保部门、近海及淡水养殖以及水陆运输部门、水上旅游行业等。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平衡摇臂悬架和可变形轮的行走装置,该行走装置的两个后轮为可变形车轮。可变形车轮可在不同地域条件有效的运行,是多栖车辆行走机构的一种很好的选择。通过控制使轮子在有轮缘和无轮缘车轮之间转换,在松软地面上可提高通过性,减少滚动阻力,增加驱动力;在水域及滩涂区域使用船体式车身,防止车辆的沉陷;该行走装置在保证普通轮式底盘较高运动速度的前提下,兼具调整姿态、改变地隙以及全轮液压转向的功能,提高了车辆的越障能力和通过性能。 

2、本发明一种安装有平衡摇臂悬架和可变形轮的行走装置,见图1,是由船体式车身、车架、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分动箱、腿箱、地隙调整机构、制动装置、轮边齿轮箱、转向装置、平衡机构、可变形车轮和喷水推进泵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是:船体式车身与车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发动机、变速箱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上,分动箱左右与船体式车身通过螺栓连接,平衡机构两端用销轴与分动箱连接,中间用销轴连接在车架上,腿箱与分动箱通过销轴连接,地隙调整机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连接在分动箱及腿箱上,腿箱前端连接轮边齿轮箱,转向装置的一端通过耳座与腿箱连接,另一端与轮边齿轮箱固连,轮边齿轮箱与可变形轮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传动轴安装有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固定在车架,喷水推进泵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 

所述船体式车身是由玻璃钢制成船体式结构,见图2a-c,分为四个部分,左分车身、右分车身、主车身和上车身。各车身中预埋有螺栓用于连接,各部分之间用螺栓连接,并在连接处涂密封胶。 

所述车架是由槽钢连接而成,见图3a-b,其骨架主要由两个纵梁和三个横梁组成,其中前横梁与后横梁在车架的前后位置对称布置,中横梁在车架的中间位置,左侧纵梁与右侧纵梁在主车身的底部等间距布置。车架与主车身由预埋螺栓连接。 

所述发动机与变速箱为市购件,发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CVT或皮带将动力传输至变速箱,变速箱再将动力传递至左右两根传动轴。 

所述传动轴一端与变速箱动力输出轴相连,另一端为圆锥齿轮与分动箱中的圆锥齿轮啮合,将动力传至分动箱中。 

所述分动箱为单级圆锥齿轮分动箱,见图4a-b,是由左、右立板、前、后立板、顶板和底板连接而成的,其内部的圆锥齿轮轴与传动轴上的圆锥齿轮啮合,该轴的两端伸出分动箱的前、后立板,将动力传递至腿箱。 

所述腿箱,见图5a-b,是由腿箱左、右立板、腿箱顶板、腿箱底板、球笼式万向节、腿箱连接销轴和腿箱传动轴组成的,腿箱左、右立板和腿箱顶板连接在一起,腿箱底板通过螺栓与腿箱左、右立板连接形成箱体式结构,球笼式万向节与腿箱传动轴布置在箱体式结构中。腿箱连接销轴穿越腿箱左、右立板。 

所述地隙调整机构,见图6,是由缸体销轴、活塞销轴、缸体耳座、活塞耳座和地隙调整油缸组成,缸体耳座固定在分动箱上,活塞销轴穿过活塞耳座并固连在腿箱上,地隙调整油缸两端分别通过活塞销轴和缸体销轴连接腿箱和分动箱,地隙调整油缸的伸缩带动腿箱绕销轴转动,从而实现整车离地间隙的变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0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