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1424.3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9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柏冬;张立石;宋剑南;刘丽梅;王瑞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K35/16;A61P29/00;A61K31/122;A61K31/192;A61K31/7034;A61K31/704;A61K31/352;A61K3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药血清 葡萄糖醛酸 抗炎作用 异甘草素 甘草素 给药 芍药内酯苷 甘草次酸 剂量灌胃 离心处理 小时取血 异甘草苷 甘草酸 甘草苷 门静脉 肉桂酸 芍药苷 制备 细胞 刺激 研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组合物,该组合物主要包括如下成分:Paeonimetabolin I、肉桂酸、甘草素、芍药内酯苷、异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甘草素葡萄糖醛酸、甘草苷、甘草次酸、6‑姜酚、异甘草素葡萄糖醛酸、芍药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按10‑80g生药/kg的剂量灌胃给药,给药后0.5‑4小时取血,离心处理,得含药血清。研究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IL‑1β刺激bEnd.3细胞中具有与门静脉含药血清相似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组合物,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依据,针对证候确定的治则治法,用于对“证”治疗的药物。由于证候的整体性特征,所以复方中药针对调节的目标是个体的整体性平衡。然而,迄今我们对中药方剂中的很多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尚不清楚,各种化学物质分子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更是知知甚少,仅仅依靠利用现代分离技术来提升中药制剂的模式,容易使方剂原有的配伍发生变化,影响整体疗效。
如何在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传统用药原则的前提下,合理采用恰当的现代科技手段,寻找中药的有效成分,尽可能多的保持其中能被吸收的化学成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迫切而繁重的任务。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中药提取物直接作为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这种方法忽略了肠道首过效应对口服中药药效的影响,使得通过注射进入体内的成分与传统口服中药进入体内的成分不一致,背离了传统中医理论,这可能也是中药注射剂出现诸多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含药血清。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药组合物含药血清,该含药血清主要包括如下成分:Paeonimetabolin I、肉桂酸、甘草素、芍药内酯苷、异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甘草素葡萄糖醛酸、甘草苷、甘草次酸、6-姜酚、异甘草素葡萄糖醛酸、芍药苷。
进一步,所述含药血清每体积份包括如下成分:Paeonimetabolin I 5-50重量份、肉桂酸20-100重量份、甘草素10-80重量份、芍药内酯苷5-50重量份、异甘草素2-20重量份、甘草酸2-20重量份、异甘草苷2-20重量份、甘草素葡萄糖醛酸1-15重量份、甘草苷0.5-8重量份、甘草次酸0.5-5重量份、6-姜酚0.5-5重量份、异甘草素葡萄糖醛酸0.5-5重量份、芍药苷0.1-2重量份;所述重量/体积为ng/ml;
或,所述含药血清包括如下成分:Paeonimetabolin I 10-30重量份、肉桂酸40-80重量份、甘草素30-60重量份、芍药内酯苷10-30重量份、异甘草素3-18重量份、甘草酸3-18重量份、异甘草苷3-18重量份、甘草素葡萄糖醛酸1.5-10重量份、甘草苷0.5-5重量份、甘草次酸1-3重量份、6-姜酚1-3重量份、异甘草素葡萄糖醛酸1-3重量份、芍药苷0.1-1重量份。
或,所述含药血清包括如下成分:Paeonimetabolin I 15-20重量份、肉桂酸50-70重量份、甘草素40-50重量份、芍药内酯苷15-20重量份、异甘草素5-15重量份、甘草酸5-15重量份、异甘草苷2-8重量份、甘草素葡萄糖醛酸2-8重量份、甘草苷1-3重量份、甘草次酸0.8-1.5重量份、6-姜酚0.8-1.5重量份、异甘草素葡萄糖醛酸0.8-1.5重量份、芍药苷0.2-0.8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1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复合氨基酸原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蒙药材水银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