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1703.X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孙金瑞;张景民;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5 | 分类号: | G09F9/35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壳、第一限位支架、防护屏、液晶模组、后壳,所述前壳的侧壁内侧设置有挂孔,所述挂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挂孔处的侧壁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限位支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能探入所述挂孔中将所述第一限位支架固定在所述前壳上,此时所述挂孔能限制所述第一限位支架在垂直于所述防护屏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一支架能限制所述防护屏在垂直于所述防护屏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使所述防护屏稳定的固定在前壳内侧。现有工艺条件能使所述挂孔在垂直于所述挂孔处的侧壁的方向上的厚度值小于6.5mm,从而使前壳的前端面宽度减小,实现了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护屏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的液晶屏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产生损坏,为了保护显示装置的液晶屏,技术人员常采用在前壳内侧设置防护屏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1至图4 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中包括:前壳11、设置在前壳内侧的防护屏12、支撑件111与压接组件13(为方便显示,部分压接组件13未予以显示)。前壳11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端面112和侧壁113,前端面112的内侧设置有支撑件111,支撑件111的与压接组件13相接触的顶部设置有螺孔。压接组件13的固定部131上同样设置有固定用的螺孔。压接组件13与支撑件111能进行螺纹连接,由于固定部131在固定在支撑件111顶部的同时还在平行于前端面112的方向上水平延伸至防护屏12的背离前端面112的一面上,所以压接组件13对防护屏12有朝向前端面112的挤压力,从而使防护屏12固定在前壳11的内侧。
本发明人在实施现有技术时发现:为实现防护屏12固定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压接组件13与支撑件11之间为面接触,且相互接触的部位均设置有螺孔,这使得现有技术中支撑件111的与压接组件13的接触面必须在平行于前壳前端面的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延伸,如图4所示,为了使防护屏稳定固定在前壳内侧,现有技术中的支撑件111顶部需要设置螺孔,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支撑件111的顶部在平行于前壳前端面的方向上至少要有6.5mm的朝向前壳侧壁的延伸部,这导致前壳的前端面宽度较宽,不能满足显示装置窄边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在实现防护屏的稳定固定的同时可以减少前壳前端面的宽度,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壳,防护屏,所述前壳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侧壁和前端面,所述防护屏与所述前端面的内侧相抵接,所述侧壁内侧设置有挂孔,所述挂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挂孔处侧壁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支架,所述第一限位支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能沿所述挂孔的开口方向探入所述第一挂孔中,使所述第一限位支架与所述前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支架与所述防护屏的背离所述前端面的一面相抵接;其中,所述挂孔能限制所述第一限位支架的在垂直于所述防护屏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一支架能限制所述防护屏的在垂直于所述防护屏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挂孔设置在所述前壳角部的所述侧壁内侧;所述第一限位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挂钩;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支架两端的所述第一挂钩能分别探入位于相邻角部的所述挂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支架,所述第二限位支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一限位支架的两个端部在与所述第一挂钩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孔,所述第一挂孔的开孔方向为所述第一限位支架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挂钩能沿所述第一挂孔的开口方向探入所述第一挂孔中,使所述第二限位支架与所述第一限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支架与所述防护屏的背离所述前端面的一面相抵接;其中,所述第一挂孔能限制所述第二限位支架在垂直于防护屏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二支架能限制所述防护屏在垂直于所述防护屏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挂孔设置在所述前壳的角部的列方向的所述侧壁内侧;所述第一限位支架两端的所述第一挂钩能分别探入位于相邻角部的在行方向上对称设置的所述挂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17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