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香篆的制造方法及玉香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1712.9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1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熊炯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海 |
主分类号: | B44C1/22 | 分类号: | B44C1/22;B44C5/00;A47G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诸兰芬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香篆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文化相关的熏香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新的玉香篆的制造方法及玉香篆。
背景技术
香在社会生活中已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我们称之为香文化。香文化是文化之翘楚,渗透在其他文化之中,是汉民族世俗文化绚丽多彩的一部分。文人与香素有不解之缘,品香、焚香等香文化是文人生活中的必需情事。关于香的修制器材,大致可分为八类:香炉、香盛、香盘、香匕、香筋、香壸、香罂、香篆,其中尤以香篆最具文化内涵。
篆香又称“印香”、“百刻香”,以镂空的山梨或南樟木制成的模具将香粉压制成连笔的图案或文字,即成篆香,不仅是计时器,还是空气清新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流传很广,使用历史悠久。印篆香的模子称为“香篆模”,也叫香篆。通过精心设计香篆,可以使得香末缭绕成文时,能够回环旋转而燃烧不断,并以此不间断的焚烧时间来计算时辰。
古时香篆以镂空的山梨或南樟木制成,当今香篆则一般由金属材料铸制而成。金属材质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其缺点是文化底蕴不高。随着香文化的发展,如何拓宽香文化用具的材质范畴,提高其审美情趣成为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玉香篆的制造方法及玉香篆,以及解决玉石加工成香篆的过程中玉石容易断裂造成报废率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玉香篆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玉或翡翠为材质,加工得到整块的香篆胚料;
b.将香篆胚料的一面通过精雕机加工出未完全镂空的槽型香篆字体图案;
c.对香篆胚料的另一面进行打磨,直至香篆字体图案完全镂空;
d.对镂空的香篆字体图案的内侧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得到玉香篆。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未完全镂空部分的香篆胚料厚度为0.5-1mm。
优选地,所述步骤c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对完全镂空的香篆字体图案进行倒斜边处理。
优选地,斜边的斜角度为15-20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b具体为先在所述香篆胚料的一面加工出一个凹平面,再在所述凹平面通过精雕机加工出未完全镂空的槽型香篆字体图案。
优选地,所述香篆字体图案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大于5mm。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整块的香篆胚料为扁平的圆柱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玉香篆,由上述制造方法制得,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玉香篆,其材质为玉石或者翡翠,整体呈扁平的圆柱形,玉香篆正面有一凹平面,在凹平面内设置有镂空的香篆字体图案,镂空部分为连续的连笔字体图案,为保障香篆字体图案连接部分的强度,香篆字体图案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大于5mm,镂空部分的内侧为倒斜边设置,角度可以在15-20度之间进行调整。
本发明提供的玉香篆制造方法及玉香篆,克服了玉石加工成香篆过程中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并能高良品率地制造出玉香篆,拓宽了香文化用具的材质范畴,提高了香篆的审美情趣。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香篆胚料的加工示意图。
图2,实施例具有香篆字体图案的香篆胚料正面视图。
图3,实施例镂空的香篆胚料立体图。
图4,实施例香篆倒斜边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为拓宽香文化用具的材质范畴,提高其审美情趣,尤其是使玉文化渗透进香文化的最精华部分——香篆,一方面玉石价格昂贵,可以赋予香篆丰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在玉石的加工过程中,由于香篆字体图案一般比较复杂且镂空部分需要连续,镂空的香篆字体图案部分的连接点通常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玉石本身材质硬脆容易断裂,一旦连接部分任何一处断裂整个玉石就会报废,代价高昂,这也是玉石没有被应用到香篆上的最主要原因。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玉香篆的制造方法及玉香篆,能解决玉石加工成香篆的过程中玉石容易断裂造成报废率高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
a.以玉或翡翠为材质,加工得到整块的香篆胚料;本实施例选取玉石作为香篆材料,经切割得到扁平的圆柱形香篆胚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海;,未经黄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17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