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代苯并呋喃-2-甲酰胺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2132.1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7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蔚;潘毅;康江鹏;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药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307/85 | 分类号: | C07D307/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呋喃 甲酰胺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重要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取代苯并呋喃-2-甲酰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维拉佐酮(Vilazodone)是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的药物,结构式如下:
5-(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或其酸加成盐即式(1)化合物是合成维拉佐酮的关键中间体。专利CN1181067C描述了一种制备5-(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的方法,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该方法的缺点是:反应路线较长,且反应中使用的二(2-氯乙基)胺盐酸盐是一种具有遗传毒性物质,药物合成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中国专利CN1232519C采用过渡金属催化的氨基化反应的方法来制备5-(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该路线虽然步骤较短,但是要用到昂贵的过渡金属钯催化剂和三叔丁基磷配体,催化剂无法回收套用,制备成本高。氨解时采用甲酰胺氨解,需加入甲醇钠,反应时为无水反应,条件苛刻,后处理需加入溶媒萃取,操作麻烦,也不利于环保。
鉴于维拉佐酮良好的药用前景,迫切需要开发了一种新的环保,低成本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中间体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制备维拉佐酮关键中间体5-(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或其盐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现有制备方法的缺陷,操作简单,避免使用昂贵催化剂,中间体分离方便,成本较低,其特征在于:以化合物(3)脱去保护基得到式(2)化合物,然后氨解得到5-(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1),如下反应式所示:
其中
L为乙酰基;
R为C1-C6的烷基。
上述反应路线中,式(3)化合物制备式(2)化合物时,所用脱保护基的试剂为氯化氢的乙醇溶液,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40%,浓度越低,反应时间越长。
上述反应路线中,式(2)化合物制备式(1)化合物时,所用氨解试剂为氨水,反应可用TLC法控制反应终点,后处理时,只需过滤就能得到目标产物,操作简单,纯度较高。
中国专利CN1232519C先氨解后脱保护基的合成策略,参照该方法,以化合物3为起始原料,先用甲酰胺进行氨解,然后用盐酸-乙醇溶液脱保护基,用HPLC方法对产品进行分析,出现一个较大杂质,这可能是因为反应过程中,脱去的保护基与酰胺反应产生了一个新杂质如下,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收率。
因此本专利方法与中国专利CN1232519C的方法相比具有意想不到的优点,如下表1所示:
表1本发明与对比专利试验对比结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其中脱保护和氨解两步反应后处理时只需过滤就能得到目标产物,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副反应较少,最终得到的式(1)化合物纯度和收率都比较高,可作为优质的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抗抑郁药盐酸维拉佐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4的HPLC图谱;
图2为对比试验2的HPLC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起始原料化合物(3)的制备
A:5-(4-乙酰-1-基)-2-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将多聚磷酸947g(2.8mol),4-(4-乙酰-1-基)苯酚62g(0.28mol)和乌洛托品78g(0.56mol)加入到2L四口瓶中,搅拌加热,升温至90℃,反应1小时。反应完毕,保持搅拌,加入水1L,加完再加入乙酸乙酯1L,然后倒入分页漏斗中,分出乙酯层,水洗,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回收乙酯,蒸干得油38g。收率65%。
B:5-(4-乙酰哌嗪-1-基)苯并呋喃-2-甲酸乙酯(化合物3)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药物研究院,未经天津药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2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