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越富水不整合接触带隧道的洞内降排水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2257.4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4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靖伯;宋战平;栾桂涛;田珣;陈平;牛泽林;张丹峰;刘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越 富水不 整合 接触 隧道 洞内降 排水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穿越富水不整合接触带隧道的洞内降排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超前地质预报,确定下侧导坑位置;
S2、施做所述下侧导坑掌子面的深孔排水孔;
S3、下侧导坑放线,进行双排小导管超前支护;
S4、下侧导坑上部开挖,上部支护;
S5、下侧导坑下部开挖,下部支护;
S6、进行底部混凝土铺底,设置开挖段洞内排水管;然后在下侧导坑进行剩余断面的辐射井施工,排水;
S7、地下水集中,泵送洞外;
S8、若隧道整体开挖轮廓未进入基岩3m,则进行步骤S1-S7,进行下一个下侧导坑的施工;
S9、直至隧道整体开挖轮廓进入基岩3m后,停止下侧导坑掌子面开挖,管网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富水隧道下侧来水侧设置低位的下侧导坑,所述下侧导坑导坑内掌子面采用深孔排水孔超前排泄地下水;在下侧导坑内通过设置深孔的大坡度辐射井完成剩余大断面的地下水的下泄和降排,实现富水隧道穿越不整合接触带地下水的洞内快速疏干;其中,所述辐射井采用的导管采用外径φ89mm,壁厚5mm的热轧无缝钢管制成,所述导管上钻设孔径20mm,孔间距25cm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呈对口形布置;所述钢管前端做成20cm长尖锥状;
所述排水管在下侧导坑支护面上,其管间距中至中为150cm,纵向安装间距150cm;外插角为15°~45°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水一侧的隧道下侧部位设置下侧导坑,所述下侧导坑内施工采用超前掌子面的深孔真空降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隧道下侧导坑内进行其余隧道断面的土岩不整合接触面内地下水的大坡度重力疏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225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电桥免测流量式岩心渗透率跨级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自卸型铝制天花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