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粘杆菌素发酵液中分离粘杆菌素A和粘杆菌素B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2706.5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1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任勇;奇乃;李小萍;董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62 | 分类号: | C07K7/62;C07K1/36;C07K1/34;C07K1/16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64100 | 代理人: | 徐淑芬,王隽梅 |
地址: | 750101 宁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杆菌 发酵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生素提取、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从粘杆菌素发酵液中分离粘杆菌素A和粘杆菌素B的方法。
背景技术
粘杆菌素是由多粘芽肥杆菌变种粘菌素(Bacillus polymyxa var. colistinus)产生的碱性多肽类抗生素,其含有30多种不同成分的混和物,主要为粘杆菌素A(多粘菌素E1)和粘杆菌素B(多粘菌素E2)的混合物。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效。被视为“最后一线药物”。
目前,国内采用离子交换法、膜过滤方法或沉淀法提取粘杆菌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采用膜过滤法提取粘杆菌素,首先提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较多,其次膜过滤设备需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2 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提取粘杆菌素,其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导致提取收率较低,一般不超过80%。
3 采用以上工艺提取粘杆菌素,粘杆菌素A和B组份总量不超过90%,杂质含量偏高。
4 以上方法不能有效地提取、分离粘杆菌素A和B组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提取收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稳定、有效分离的从粘杆菌素发酵液中分离粘杆菌素A和粘杆菌素B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从粘杆菌素发酵液中分离粘杆菌素A和粘杆菌素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粘杆菌素发酵液经预处理、降膜浓缩、萃取、层析、反萃取、喷雾干燥后得到多粘素E1和E2的盐粉末。
所述预处理是指将发酵液加入饮用水,发酵液的粘度将至400~500Pa.s;温度降温至0~10℃,加入10~15%的草酸溶液,调节pH至2~3;加入0.5~0.8%的絮凝剂,搅拌20~30min并过滤,其中所述絮凝剂为氨甲基聚苯乙烯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所述降膜浓缩是指利用逆流降膜浓缩蒸发设备,将粘杆菌素滤液体积浓缩30~50%。
所述萃取是指用高速离心分离机进行二级逆流萃取处理,将粘杆菌素从水相转移到复合有机溶媒项中,其萃取的工艺控制参数分别是:
a 萃取温度:0~10℃;
b V粘杆菌素滤液︰V有机溶媒=1︰5~10(L/L),
,
c pH:一级萃取pH控制在8~9;二级萃取pH控制在9~10;
d 萃余液效价在1000u/ml以下,
所述有机溶媒是指醋酸丁酯和丁醇的混合物,其中丁醇的含量为5~10%。
所述层析过程为:
a 填充剂为DEAE高流速琼脂糖微球装入玻璃柱中,用量为萃取液体积的3~5%,并且径高比为5∶1。
b 层析前,萃取液的温度控制在0~10℃;
c 每次萃取液上样量为填充剂用量20~30%;
d 层析过程中,洗脱剂是醋酸丁酯,其用量为萃取液体积的40~50%;
e 层析过程中,粘杆菌素萃取液经分层后,分别收集多粘素E1和E2溶液。
所述反萃取是指在酸性条件下,多粘素E1或E2从有机溶媒相转入到水相当中,本工艺采用二级反萃取,其工艺控制点主要是:
a 温度:反萃取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0~5℃;
b pH:一级控制pH值3.5~4.5;二级控制pH值2.0~3.0;
c 效价:废醋酸丁酯效价应在500μ/ml以下;
d 浓度:硫酸溶液浓度为3.6~3.8%(W/V);
e 搅拌时间:加酸后搅拌时间:一级反萃取20~35min ;二级反萃取15~25min;
f 澄明度:反萃取液澄清透明,无可见溶媒;
g 水相用量:
一级反萃取:V硫酸滤液︰V有机溶媒=1︰3~5(L/L),
二级反萃取:V硫酸滤液︰V有机溶媒=1︰5~8(L/L),
所述喷雾干燥是利用高压往复泵将料液喷成细小雾滴,在干燥塔顶部鼓入的干燥热风将雾滴瞬间干燥,废气体排出塔体外,干燥后粉末沉降到底部收集起来。工艺控制参数为:
a 进料压力:6~12MPa。
b 进料转速:250~450r/min。
c 进风温度:140~160℃;出风温度:30~60℃。
d 塔内温度60~80℃。
本发明的技术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27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