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棘爪机构的双螺线管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3113.0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1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也;松村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SM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11/065 | 分类号: | F16K11/06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李成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爪 机构 螺线管 | ||
1.一种双螺线管阀,在具有多个端口的阀主体的内部设置阀孔,将具有两个切换位置的阀构件在上述阀孔的轴线方向移动自如地收容在该阀孔内,由两个先导电磁阀驱动该阀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螺线管阀,具有用于提高上述阀构件处于上述两个切换位置的情况下的保持力的棘爪机构,
上述棘爪机构,具有形成在了上述阀孔的内周及阀构件的外周的任意一方的环状的收容槽及形成在了另一方的环状的高台部,和收容在了上述收容槽内的环状的棘爪构件,
上述收容槽,具有相互平行的左右的槽侧壁和将该槽侧壁的内底彼此相连的槽底壁,
上述棘爪构件,由具有橡胶弹性的原材料形成,具有在该棘爪构件的半径方向延伸而且与上述收容槽的槽侧壁面对的左右的侧壁部和从上述收容槽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高台部,在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肩部,由该肩部形成了卡定部,该卡定部是上述棘爪构件的突出部在上述两个切换位置弹性地卡定的卡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棘爪构件的上述突出部的前端形成为圆弧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比该棘爪构件的轴线方向的厚度的1/2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棘爪构件在上述突出部的位置做成了截面时的半径方向的尺寸,比该棘爪构件的轴线方向的厚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收容槽与上述棘爪构件之间,形成了对上述棘爪构件越到上述高台部上时的该棘爪构件的变形进行吸收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孔的内周形成了上述收容槽,在上述阀构件的外周形成了上述高台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通过在上述收容槽的槽底壁与上述棘爪构件的外周壁之间设置间隙,在该棘爪构件的突出部越到上述高台部上时该棘爪构件可向半径方向伸长,由其伸长力增强上述阀构件的保持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棘爪构件在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上述突出部,由该突出部的上述圆周方向的长度的总和及接触压力的强度,可对由上述棘爪构件产生的阀构件的保持力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棘爪构件,其外周壁整体与上述收容槽的槽底壁接触,在内周整体上具有上述突出部;在该棘爪构件的侧壁部形成了与上述收容槽的槽侧壁接触的放射方向的多个肋,将在邻接的肋之间形成在上述棘爪构件的侧壁部与上述收容槽的槽侧壁之间的空间,做成了用于对该棘爪构件的上述突出部越到上述高台部上时的与该棘爪构件的半径方向的压缩相伴的厚度增大进行吸收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形成了上述阀孔的延长部的适配板与上述阀主体的一端连结,在该适配板与上述阀主体接触的位置通过将该适配板及阀主体的至少一方的接触面切掉一部分形成了上述收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构件的外周形成了上述收容槽,在上述阀孔的内周形成了上述高台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棘爪构件在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上述突出部,由该突出部的上述圆周方向的长度的总和及接触压力的强度可调整由上述棘爪构件产生的阀构件的保持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棘爪构件,其内周整体与上述收容槽的槽底壁接触,在外周整体上具有上述突出部;在该棘爪构件的侧壁部形成了与上述收容槽的槽侧壁接触的放射方向的多个肋,将在邻接的肋之间形成在上述棘爪构件的侧壁部与上述收容槽的槽侧壁之间的空间,做成了对该棘爪构件的上述突出部越到上述高台部上时的与该棘爪构件的半径方向的压缩相伴的厚度增大进行吸收的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螺线管阀,其特征在于,形成了上述阀孔的延长部的适配板与上述阀主体的一端连结,在该适配板的上述延长部形成了上述高台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C株式会社,未经SM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31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