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光连接器的光纤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7336.4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0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是枝雄一;片木山直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光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两端具有光连接器且用于设备内的光配线的带光连接器的光纤。
背景技术
光纤由于在受到过度的弯曲应力时传送特性变差,进而会破损,故而在弯曲的情况下具有必须以允许曲率半径以上的曲率半径弯曲的制约。
图1表示作为光纤不以一定的曲率半径以下弯曲而进行配线的现有例,表示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07-98417号公报(1995年4月11日发行)记载的构成,在图1中,11为在两端具有光连接器的光缆,12为固定有缓冲器13的支承板,该缓冲器13具有以一定间隔形成的多个切缝槽13a,光缆11以不以一定的曲率半径以下弯曲的方式嵌入该切缝槽13a中。另外,14表示固定有多个与光缆11的一光连接器连接的带凸缘的光适配器15的面板,16表示将第一、第二保持板17a、17b固定在支承板上的螺钉,第一、第二保持板17a、17b以覆盖嵌入有光缆11的缓冲器13的切缝槽13a的方式弯折,防止光缆11的脱落并可靠地固定光缆11。
光缆11所具有的光连接器的一方与安装于面板14的带凸缘的光适配器15连接,在以固定在与连接有光连接器的一方的位置水平的高度的方式配置的缓冲器13的切缝槽13a嵌入有光缆11的缆线部。另外,为了将光缆11的弯曲半径保持在一定半径,将嵌入的前端半圆状地弯折并嵌入下一切缝槽13a中。
在该构成中,通过使切缝槽13a的间隔比光缆11的允许曲率半径的两倍还大,不使传送特性恶化,能够将弯曲半径保持一定。另外,通过将光缆11的多余长度部分在切缝槽13a上两层、三层地反复半圆状弯折并嵌入,也能够进行多余长度部分的处理。
根据上述的光配线构造,防止光纤以比允许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弯曲,能够进行光纤的多余长度处理,但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而使用支承板12、缓冲器13及保持板17a、17b这样的部件,在该方面,零件数量增加,需要配置这些部件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光连接器的光纤,在两端具有光连接器的带光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的设备内的光配线中,能够比以往大幅度地削减光配线所需的空间。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光连接器的光纤,在两端具有光连接器,用于设备内的光配线,其中,两个光连接器使连接方向相互平行而并列配置,两个光连接器间的光纤具有直线部、从直线部的两端分别到达光连接器的两个弯曲部,弯曲部通过涂敷树脂并使其硬化而成形,形成具有光纤的允许曲率半径以上的曲率半径的中心角90°的圆弧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带光连接器的光纤,不进行以往那样地将光纤卷绕一圈以上这样的多余长度处理,因此,能够比以往大幅度削减光配线所需的空间,也无需用于多余长度处理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带光连接器的光纤的现有的配线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光连接器的光纤的一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之一例的光连接器安装前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光连接器的光纤的一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之一例的光连接器安装后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光连接器安装状态的平面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带光连接器的光纤的长度偏差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带光连接器的光纤的长度偏差的图;
图6是表示伴随光纤的长度偏差引起的配线状态的不同的图;
图7是表示两个光连接器的配置间隔和光纤的配线状态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表示本发明的带光连接器的光纤的一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之一例,在图2中,20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光连接器的光纤。另外,30表示封装板,40表示背板。封装板30和背板40以其板面相互正交的朝向配置。首先,对封装板30及背板40进行简单地说明。
在封装板30上安装有光连接器装置50。光连接器装置50具有多个(在该例中为4个)光连接器51、收纳保持光连接器51的第1壳体52、保持第1壳体52使其自如浮动(浮起)的第2壳体53、将第2壳体53安装固定在封装板30上的固定部件54。在图2中,55表示安装有光连接器51的带式光纤。
在背板40上安装有两个光连接器装置60。光连接器装置60具有收纳保持带光连接器的光纤20的光连接器21的内壳体61、以使其自如拆装的方式保持内壳体61的外壳体62(参照后述的图4)。内壳体61相对于外壳体62可浮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7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