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磷缓蚀阻垢剂组合物和无磷缓蚀阻垢剂及其应用和共聚物在缓蚀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7541.0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6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余正齐;孙飞;李本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5/10 | 分类号: | C02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磷缓蚀阻垢剂 组合 及其 应用 共聚物 中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磷缓蚀阻垢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聚合物A、聚合物B、有机酸和/或有机酸盐、水溶性无机锌盐;所述聚合物A为马来酸酐与烯丙氧基聚乙氧基磺酸盐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B为缓蚀聚合物;所述聚合物A、聚合物B、有机酸和/或有机酸盐与水溶性无机锌盐的重量比为1:(0.31‑6.67):(0.025‑1.25):(0.05‑1.5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磷缓蚀阻垢剂及其应用以及马来酸酐与烯丙氧基聚乙氧基磺酸盐的共聚物在缓蚀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无磷缓蚀阻垢剂组合物有效降低了组合物中缓蚀剂的用量,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磷缓蚀阻垢剂组合物和无磷缓蚀阻垢剂及其应用,以及马来酸酐与烯丙氧基聚乙氧基磺酸盐的共聚物在缓蚀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冷却水处理中所使用的缓蚀阻垢剂配方基本以磷系配方为主,虽然从性能上基本能够达到使用要求,但磷系配方仍存有不足:磷系水处理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易形成磷酸盐垢的隐患,影响水冷器长期运行时的换热效果;磷系配方促进循环水内微生物繁殖,消耗大量的杀菌剂;大量磷的排放易导致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开发使用低磷或无磷缓蚀阻垢剂配方对冷却水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缓蚀阻垢剂复合配方对循环水的阻垢性能主要体现在阻碳酸钙垢、阻磷垢和阻锌垢三方面。随着污水回用的逐渐普及,循环水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量的磷,因此即使使用无磷配方,无磷配方也应具备一定的阻磷垢能力。无磷缓蚀阻垢剂复合配方的阻垢剂单剂主要使用合成的水溶性无磷聚合物,然而不同水溶性无磷聚合物的阻垢性能差别较大。聚丙烯酸(PAA)、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聚环氧琥珀酸(PESA)、聚天冬氨酸(PASP)等阻碳酸钙垢能力强、阻磷垢和阻锌垢能力弱;丙烯酸-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AA-HPA、T-225)等的阻碳酸钙垢、阻磷垢和阻锌垢能力均较强;丙烯酸-丙烯酸酯-磺酸盐共聚物、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等阻碳酸钙垢、阻磷垢和阻锌垢能力均强;烯丙氧基聚乙氧基磺酸盐共聚物(AA-APES)、丙烯酸与3-烯丙氧基-2-羟基丙磺酸共聚物(AA-AHPSE)等阻磷垢和阻锌垢能力强、阻碳酸钙垢能力弱。
合成的水溶性无磷聚合物中,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聚环氧琥珀酸(PESA)、聚天冬氨酸(PASP)等具备一定的缓蚀能力,而聚丙烯酸(PAA)、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丙烯酸-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AA-HPA、T-225)、丙烯酸-丙烯酸酯-磺酸盐共聚物、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烯丙氧基聚乙氧基磺酸盐共聚物(AA-APES)、丙烯酸与3-烯丙氧基-2-羟基丙磺酸共聚物(AA-AHPSE)等不仅不能缓蚀,反而促进腐蚀。
CN102225809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工业冷却循环冷却水的抗坏血酸无磷缓蚀阻垢剂,其特征在于,该缓蚀阻垢剂质量百分组成为:水解聚马来酸15%-20%,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10%-15%,抗坏血酸0.6%-1%,氨基磺酸0.5%-1%,硝酸锌或硫酸锌10%-15%,D-葡萄糖钠或D-葡萄糖钾10%-15%,其余为蒸馏水。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类物质均能促进腐蚀,为了抵消这些物质增加的腐蚀量,必须加大配方中缓蚀剂用量,导致使用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缓蚀效果的无磷缓蚀阻垢剂组合物和无磷缓蚀阻垢剂及其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磷缓蚀阻垢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聚合物A、聚合物B、有机酸和/或有机酸盐、水溶性无机锌盐;所述聚合物A为马来酸酐与烯丙氧基聚乙氧基磺酸盐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B为缓蚀聚合物;所述聚合物A、聚合物B、有机酸和/或有机酸盐与水溶性无机锌盐的重量比为1:(0.31-6.67):(0.025-1.25):(0.05-1.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7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固井可循环封隔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桥式孔通道的双层集成分注封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