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8796.9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3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曹丽丽;李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丽丽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31/12;A61P25/00;A61K35/54;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21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病毒性 脑膜炎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本病大多呈良性过程,85%~95%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60多个不同亚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
病毒性脑膜炎多为急性起病,出现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脑膜刺激征。病程在儿童常超过1周,成人病程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临床表现可因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和病毒种类及亚型的不同而异,如幼儿可出现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而颈强直轻微甚至缺如;手-足口综合征常发生于肠道病毒71型脑膜炎,非特异性皮疹常见于埃可病毒9型脑膜炎。大部分病毒在下消化道发生最初的感染,肠道细胞上有与肠道病毒结合的特殊受体,病毒经肠道人血,产生病毒血症,再经脉络丛进入脑脊液侵犯脑膜,引发脑膜炎症改变。
目前病毒性脑膜炎多以中西药治疗,西医治疗可出现较重的不良副作用如局部发生无菌性脓肿、皮疹、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低血糖、低血钙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常引起人体的不良反应,而现有的中药虽没有上述的副作用,但是容易复发。因此,本发明特进一步优选采用了一种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药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活血化瘀、清热燥湿、调补脾胃、补肺固表之功效,对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具有显著的疗效,服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治愈后不复发,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奇效实用,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金银花、榼藤、黄水枝和石榕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2)将韶子、糠谷老、芥子、海蜇、荩草、天花粉、水葫芦、爵床、佩兰、四季青和茵陈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放鸡子壳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4)将上述步骤(1)~(3)所制得的稠膏以及细粉混合,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药物。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金银花: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心、大肠经。清热祛邪,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增强免疫功能,抗炎、解热,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榼藤:味苦、涩,性平,有毒;归肾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四肢麻木。《广西药植名录》载:“通经,消疮肿,治风湿腰痛。”
韶子:味甘、酸,性温;归脾、胃经。散寒,止痢,解毒。主痢疾,心腹冷痛,疮疡。《陆川本草》载:“消炎杀菌。治口腔炎、痢疾,洗溃疡。”
糠谷老:味淡,性微寒;归大肠、脾、肾、膀胱经。清湿热,利小便,止痢。治尿道炎,痢疾,浮肿,小便不利。
芥子:味辛,性温,归肺经。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纲目》载:“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丽丽;,未经曹丽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87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麻疹的中药
- 下一篇:冬季感冒高烧解表和里药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