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胶质疤痕形成的siRNA及其重组载体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9201.1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3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冬;陈雪;李奕;姚健;林巍巍;陈颖;王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867;A61K48/00;A61P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陈淑章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胶质 疤痕 形成 sirna 及其 重组 载体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胶质疤痕形成的特异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干扰序列及其重组载体,以及在制备治疗胶质疤痕形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损伤后,会引起一系列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病理改变,其中星形胶质细胞尤为明显,它会形成三种不同的界面:神经胶质的界面、神经胶质与中胚层的界面、神经胶质与神经元的界面。而神经胶质与中胚层的界面是星形胶质细胞与脑(脊)膜成纤维细胞之间形成的疤痕组织,它虽然能对因损伤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形成的开放创面被及时封闭,但同时也因为此界面的出现而关闭了轴突生长的通道,起到不利于轴突再生的作用(Li Y,Li D,Ibrahim A,Raisman G.Repair involves all three surfaces of the glial cell.Prog Brain Res.2012;201:199-218.)。正是它及其它一些不利因素协同作用致使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难以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而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给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因此,寻求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胶质疤痕中星形胶质细胞与脑(脊)膜细胞的结构重排,以致形成神经胶质与神经元的界面来替代神经胶质与中胚层的界面,这也许为轴突的再生能提供必要的通道。为了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需了解在形成神经胶质与中胚层的界面中,各种细胞的互相作用,以找到阻断这一界面形成的有效方法。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表达ephrin-B2配体和EphB2受体。这对受体与配体是Eph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和它们的配体ephrin中的成员之一,都是膜结合分子。Eph家族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较为显著,包括: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各个方面以及成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调节中的作用;两系列成员在成熟哺乳类动物的神经系统内也广泛表达,并被证明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的反应。在脊髓中EphB2和ephrin-B2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上,脊髓损伤后也仅在这两种细胞中表达上调(Goldshmit Y,McLenachan S,Turnley A.Roles of Eph receptors and ephrins in the normal and damaged adult CNS.Brain Res Rev,2006;52:327-345)。研究发现:当脊髓损伤2天时,脑(脊)膜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EphB2受体与ephrin-B2配体表达开始上调;成纤维细胞迁移侵入到损伤处,并和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借这对受体和配体互相特异性结合;EphB2和ephrin-B2活化(磷酸化),在两种细胞中产生双向信号传导,使两种细胞在损伤边缘混杂并形成含有致密细胞及突起交织的密集区域。然后,两种细胞再在接触处分成两个细胞带,并在交界处由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和构成基底膜,其中含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等物质。到14天时,在损伤边缘处形成由星形胶质细胞整齐密集排列并被成纤维细胞紧密包裹的胶质疤痕。当然,在胶质疤痕形成中,还有许多其它物质参与其中(Bundesen LQ,Scheel TA,Bregman BS,et al.Ephrin-B2 and EphB2 regulation of astrocyte-meningeal fibroblast interactions in response to spinal cord lesions in adult rats.J Neurosci,2003;23:7789-800)。但大量的证据表明:在脊髓损伤后,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EphB2和ephrin-B2表达上调及特异性结合,是触发两种细胞协同作用开始形成胶质疤痕的最初几个关键步骤(Silver J,Miller JH.Regeneration beyond the glial scar.Nat Rev Neurosci,2004;5:146–156;Scicolone G,Ortalli AL,Carri NG.Key roles of Ephs and ephrins in retinotectal topographic map formation.Brain Res Bull,2009;79:227-24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9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