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燃料清洁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9276.X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7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卓卫民;刘浩;吴涛;杨进成;卓宇轩;王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卫民 |
主分类号: | F23B10/02 | 分类号: | F23B10/02;F23B50/00;F23L9/02;F23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燃料 清洁 燃烧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固体燃料清洁燃烧装置,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的上部或顶部设置有上进风口,下部或底部设置有下进风口,所述炉体内部形成炉腔;
出火口,成型于所述炉体一侧,所述出火口的位置低于所述上进风口且高于所述下进风口;
炉排,设于所述炉腔内,位于所述下进风口上方且不高于所述出火口的下端;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炉腔内,朝向所述出火口纵向对立设置有两个通风壁;两个所述通风壁在所述炉腔内形成适于固体燃料在其中放置并燃烧的燃烧区,所述主燃腔的上方为连通所述上进风口并适于固体燃料放置的备燃区,所述炉排位于所述燃烧区的底部;
所述燃烧区的高度不小于200mm;
所述燃烧区的宽度不小于200mm;
所述备燃区的高度不小于1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区的宽度为500mm,高度不小于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两个所述通风壁垂直的炉腔前后壁,与两个所述通风壁配合形成所述燃烧区;所述通风壁与所述炉腔前后壁接触或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通风壁均垂直水平面设置,使得所述燃烧区上下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壁由若干个朝所述燃烧区内部倾斜向下设置的通风片或挡板平行交错排列而成,每相邻两个所述通风片或挡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适于通风且能够阻挡固体燃料外漏的间隙;
或所述通风壁由若干个朝所述燃烧区内部倾斜向下、平行设置的通风片或挡板交错而成,每相邻两个所述通风片或挡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适于通风且能够阻挡固体燃料外漏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壁由若干个竖直连接设置的通风片组成;
或所述通风壁由若干个竖直设置的通风片或挡板组成,若干个所述通风片或挡板位于纵向同一平面上,且每个所述通风片或挡板的顶端距离位于其相邻上方的通风片或挡板的底端具有适于通风且能够阻挡固体燃料外漏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片为固定炉排。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通风壁中至少有一个通风壁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燃烧区形成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的燃烧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炉腔前后壁平行设置有前通风壁和后通风壁,所述前通风壁和炉腔前壁之间以及所述后通风壁和炉腔后壁之间均具有适于空气流通的间隙,两个所述通风壁与所述前通风壁和后通风壁合围形成所述燃烧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通风壁分别与临近的炉腔壁或出火口之间至少一侧具有气体流通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还包括紧挨所述燃烧区一侧设置的燃尽区,所述炉排位于所述燃烧区和燃尽区的下方,并由所述燃烧区向所述燃尽区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区的宽度不小于20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区的宽度为100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区位于所述燃烧区的左侧;
所述出火口设置于与所述燃尽区相反一侧的所述炉体的右侧炉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区位于所述燃烧区的右侧;
所述出火口设置于所述燃尽区相同一侧的所述炉体的右侧炉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为链条炉排或往复式炉排。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底端与所述炉腔内壁间设置有排灰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卫民;,未经卓卫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92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