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9309.0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8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何理;李小萌;卢宏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周期性 复合 修复 方法 | ||
1.一种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待修复土壤区域的地表移栽蜈蚣草,形成植被修复层;
步骤2、电化学修复:
步骤2.1、在待修复土壤区域地下水上游方向布置阳极电极,地下水下游方向布置阴极电极,从而在待修复土壤区域形成修复电场;
步骤2.2、对待修复土壤区域进行表面活性剂喷淋,每次喷淋时间为12~16小时,两次喷淋之间间隔8小时;
步骤2.3、对阳极电极位置、阴极电极位置、待修复土壤区域分别喷淋PH调节剂,分别调节PH至中性;
步骤2.4、修复25~30天后,关闭修复电场,停止喷淋表面活性剂和PH调节剂;收割植被修复层的蜈蚣草,收割留茬5~10cm,获得蜈蚣草羽片,进入步骤3;
步骤3、修复结果检测:
检测蜈蚣草羽片中的砷浓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判定;
若蜈蚣草羽片砷浓度小于等于10mg/kg,则完成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
若蜈蚣草羽片砷浓度大于等于500mg/kg,则铲除待植被修复层中的蜈蚣草,返回步骤1重新进行修复;
若蜈蚣草羽片砷浓度大于10mg/kg且小于500mg/kg,则进入步骤4;
步骤4、自然修复:对步骤2.4收割过后的待植被修复层施用磷肥,让蜈蚣草生长25~30天后,再次收割待植被修复层中的蜈蚣草,收割留茬5~10cm,将收割后获得的蜈蚣草羽片,返回步骤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溶液,鼠李糖脂的含量为500~1000mg/L,淋洗量为0.1~0.5m3/(di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调节剂包括碱溶液和酸溶液,碱溶液为质量分数为10%的NaOH和90%的CaO的混合液,酸溶液为乙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磷肥施用量为200kg/h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93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