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座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9460.4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6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游万益;洪永炽;苟亚娟;容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13 | 分类号: | H01R13/213;H01R13/115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4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数据等。现有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内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端子的收容槽,所述端子上设置有倒刺结构,从而通过所述倒刺结构与所述收容槽的干涉,可将所述端子稳固插置于所述收容槽内。
然而,现有电连接器的端子倒刺结构通常为平面式,这样虽然组装方便,但是平面式的倒刺结构与收容槽的干涉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固定端子,从而在将电连接器焊接到电路板上时以及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端子很容易在所述收容槽内打转而导致偏斜,进而不仅会导致焊接困难,还会影响对接效果。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的端子凸刺结构不仅组装方便,同时还可有效固定端子,并防止端子在塑胶槽内打转,端子保持力较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用于与插头连接器对接,其包括:
塑胶本体,其上形成有与插头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面及与该对接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若干收容槽自所述对接面贯穿至所述安装面;以及
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端子包括与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端子尾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端子尾部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呈U型设置,且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侧壁上突设有至少一个凸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凸刺,且所述凸刺自两侧壁沿塑胶本体长度方向相背离延伸,所述收容槽包括用以收容所述凸刺的卡槽,所述卡槽自所述收容槽内壁朝向塑胶本体侧壁方向凹陷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侧壁的顶端沿端子高度方向分别突伸形成有倒刺,所述收容槽还包括用以收容所述倒刺的槽道,所述槽道自所述收容槽内壁朝向塑胶本体顶壁方向凹陷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刺形成于所述两侧壁的中间位置处,以使得每一侧壁上的所述倒刺与所述凸刺上下排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刺靠近所述接触部的一端设有倾斜的导引面,且所述导引面沿端子插接方向倾斜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包括自所述连接部向外突伸且对称设置的一对接触臂,所述收容槽的前端设有用以抵持所述接触臂的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尾部自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边朝向所述接触部方向延伸,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端子尾部上下排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尾部自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边朝远离所述接触部方向延伸,且所述端子尾部大致沿端子插接反方向水平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槽内设有凸块,所述连接部围设在所述凸块外侧,以将所述连接部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卡持在所述凸块与收容槽内壁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本体的底壁外侧凹陷形成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收容槽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插座连接器通过将端子连接部设置为U型,且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侧壁上突设有至少一个凸刺,从而借由所述凸刺与塑胶本体的干涉作用,可有效固定端子,并防止端子在塑胶槽内打转,端子保持力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塑胶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塑胶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插座连接器1可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用于与对应插头连接器(未图示)对接配合。所述插座连接器1包括塑胶本体10及收容于所述塑胶本体10内的端子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94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