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格栅板压焊机熔接电流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9482.0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武海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24 | 分类号: | B23K11/24;B23K1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6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栅 板压焊机 熔接 电流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格栅板焊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格栅焊接指的是将钢条拧成麻花状,然后将钢条焊接在扁钢上,目前,国内钢格栅焊接设备大多是采用电阻焊接技术,用大电流产生热量来达到熔接目的。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每步焊接过程中电流冲击大,对工件的焊接很容易造成过熔甚至不能成型的后果,对熔接电源造成的危害也很大,包括整流二级管和软连接装置也有不利影响。对于某些规格的的产品需要手动调整焊接压力,改变工件的接触电阻大小来完成,这样就对能源造成了浪费对液压设备也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由于是靠人工进行的手动调节和用眼观测的做法,对产品的质量没有保障,工作效率低。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流焊接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格栅板压焊机熔接电流控制系统,当有熔接启动信号时,电流由小到大变化进行焊接过程,减少了对设备的诸多不利影响,避免了一开始就使用大电流进行焊接,减小了熔接电流起到节能的效果,并且去掉人为操作的因素,提高产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格栅板压焊机熔接电流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系统、位置检测装置和安装在设备上的限位开关、控制系统、可控硅、熔接电极,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数模转换器,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经数模转换器后与可控硅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可控硅的输出端与熔接电极连接,所述液压系统的控制端与钢条连接,所述熔接电极分别与两个钢条接触,所述位置检测装置设于液压系统的控制端。
优选的,所述可控硅的输出电流受控于控制器,所述可控硅的输出电流强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随时间而逐渐变大,且带有固定的峰值电流。
优选的,可控硅通过控制导通角实现电流的输出大小。
优选的,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系统通过位置检测装置传递信号,当熔接电极接触钢条的时候产生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器后将信号传递给可控硅,从而使可控硅向熔接电极施加触发电压,其大小受控于控制器,随时间的变化经过钢条的电流是逐渐由小变大的,到达一定电流值的时候电流不再变化,所以可控硅的输出电流强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并且带有固定的峰值电流,也就是从熔接开始时到电流最大成斜坡形式,该种控制方式避免了一开始就在钢条两端施加过大的电流而造成的对钢条过熔甚至不能成型的后果,避免了对熔接电源以及整流二级管和软连接装置所造成的危害,并且去掉人为手动操作的因素,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 本发明的熔接结构示意图;
图3 为电流随时间的函数变化图,
图4 熔接电源原理图。
其中,1、钢条,2、熔接电极,3、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钢格栅板压焊机熔接电流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系统、位置检测装置和安装在设备上的限位开关、控制系统、可控硅、熔接电极2,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数模转换器,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经数模转换器后与可控硅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可控硅的输出端与熔接电极2连接,所述液压系统的控制端与钢条1连接,所述熔接电极2分别与两个钢条1接触,所述位置检测装置设于液压系统的控制端,如图1所示: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经数模转换器后与可控硅连接。
可控硅的输出电压受控于控制器,所述可控硅的输出电流强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随时间而逐渐变大,且带有固定的峰值电流。熔接电极2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实现电流的输出大小。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9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