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油获产主控因素分析及地震预测的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40498.3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9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桃;覃章健;鲁红英;吴静;罗耀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40 | 分类号: | G01V1/40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油获产 主控 因素 分析 地震 预测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页岩油获产主控因素分析及地震预测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页岩油气是指未经过二次运移,在泥质烃源岩层系中自生自储的油气,包括赋存在烃源岩孔隙、天然裂缝及碳酸盐岩、砂岩夹层中的油气(6-10%porosity,<0.1mdpermeability);常规油气是指经过了二次运移,在储层中形成了烃类聚集,包括低孔低渗砂岩和粉砂岩等致密储层中聚集的致密油气(6-10%porosity,<0.1mdpermeability)。
1页岩油概述
1.1页岩油成藏特征
①页岩油具有原地“滞留成藏”特征
固体矿藏(如铁矿或煤矿)在哪里形成,就可在哪里找到;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往往经历了生成等多个地质过程。页岩油气为连续型油气聚集,具有“滞留成藏”特征。
烃源岩中只有靠近砂岩储层14m的范围内烃类可有效排出(Tissot和Pelet),Jarvie等人研究认为烃源岩中40-50%的烃类残存下来,而Hunt等人则认为初次运移不超过10%,因此认为页岩油气藏是由于厚度较大的页岩排烃效率较低,造成油气“滞留”在页岩地层中形成的油气藏。
②页岩油具有相对较高孔隙度,但孔喉直径较小,油气难以运聚与砂岩储层相比,微观孔隙发育。孔喉直径范围:1nm-0.1μm,孔喉直径小,吸附气(游离气)发育。
以极富碳酸盐岩屑为显著特征。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粉晶,属于比较典型的细粒钙屑砂岩。
③页岩油气聚集特征
游离气:其中天然气的分布受控于页岩中孔隙空间的发育与分布。吸附气:页岩气的赋存机理在吸附作用特征上与煤层气具有相似之处,即受控于页岩颗粒表面物质的吸附作用。
1.2页岩油气开发获产条件
①页岩油资源丰富
一般来说,页岩油富集影响因素为岩相、厚度、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埋深、物性、微裂缝、岩性矿物组成等。
陆相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
●岩相●有机质丰度(TOC>2%)●热演化程度(气R0>1.1%;油R0>0.5%)●页岩层连续厚度(>15m)●页岩脆性矿物高;
②开发方式对产能影响较大
水平井是目前主要的页岩油气藏生产形式。水平井的产量是垂直井的3-4倍多,成本仅是直井的1.5-2倍。目前美国85%的开发井为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
目前美国页岩油气均采用丛式水平井开发,即在同一井场钻丛式井组,每井组3~8口单支水平井,水平井段间距300-400m左右,水平段长度1000-3000m左右;
③页岩储层物性差(孔喉结构细小),需特大型压裂改造:
页岩储层物性差,孔隙度约为4%-6%,基质渗透率小于0.001×10-3μm2。页岩储层发育较多天然微裂缝,岩石具有一定的脆性,压裂改造易形成网状裂缝系统。
页岩油压裂方法:多极分段射孔、压裂技术:
获产条件=烃源岩丰富+“丛式”水平井组+大型分段压裂;
石化西南分公司在阆中地区实施的石平2-1H水平井,在大安寨段薄层灰岩中获得高产工业油流。酸化后测试获油32.5方/天;气0.81X104方/天,研究认为该储层属于页岩油气储层。石平2-1H井页岩油气气藏的发现,点亮了页岩油储层油气勘探的前景。目前,传统的页岩油获产技术存在缺少主控因素分析及地震预测的设备,无法确定页岩油钻井获产的主控因素,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页岩油获产主控因素分析及地震预测的方法及设备,旨在解决传统的页岩油获产技术存在缺少主控因素分析及地震预测的设备,无法确定页岩油钻井获产的主控因素,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该页岩油获产主控因素分析及地震预测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流程包括:通过对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油气地质特征分析、油气聚集特征分析,建立一直困扰科研工作者们的页岩油气储层成藏模式并选择针对性的地震预测技术手段进行预测,最终实现阆中地区页岩油储层油气富集区综合预测。
进一步,页岩油成藏特征:页岩油具有原地滞留成藏特征、页岩油具有相对较高孔隙度,但孔喉直径较小,油气难以运聚,孔喉直径范围:1nm-0.1μm,孔喉直径小,吸附气发育;页岩油气聚集特征,游离气其中天然气的分布受控于页岩中孔隙空间的发育与分布;吸附气:页岩气的赋存机理在吸附作用特征上与煤层气具有相似之处,即受控于页岩颗粒表面物质的吸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0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广角微距镜头
- 下一篇:用于挤压构造体系潜在断裂定量判识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