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大倾角的平移式平直翼增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0605.2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2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可;戴存喜;胡寒栋;朱政光;曹梦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9/00 | 分类号: | B64C9/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大 倾角 平移 平直 翼增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大倾角的平移式平直翼增升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小飞机起飞的滑跑长度或实现垂直起降,通常要在飞机上额外加装增升装置。目前,传统的飞机增升装置均采用旋翼或风扇,翼面或扇叶通过高速旋转产生上下压差,从而为飞机提供额外的升力。
参照图7。文献“申请公布号为CN10344891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垂直起降的高速飞行器。该高速飞行器上的升力风扇利用扇叶的旋转产生升力。升力风扇包括风扇、盖板和导流叶栅,其中导流叶栅不能移动,只起到导流的作用。
螺旋桨类装置作为增升装置,产生升力的效率没有固定翼高,其尺寸和转速受到转轴和桨叶端点速度的限制,可提供的升力受到较大限制,且此类装置提供的前进动力较小。此外,螺旋桨类装置作为增升装置,其本身质量较大,不利于飞机减重。但是飞机的固定翼固定在机身上,相对机身不动,固定翼相对气流速度等于飞机机身相对气流的速度,所以固定翼提供的升力有限,无法产生额外升力,尤其在低速阶段甚至于垂直起降时飞机与来流的相对速度很小,固定翼几乎无法提供升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增升装置增升效率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大倾角的平移式平直翼增升装置。该增升装置包括主驱动轮、同步带从动轮、同步带、平直翼、滑轨组、调节杆、调节臂、直线电机、固定梁和支架。该装置两侧的主驱动轮、同步带从动轮、滑轨组、直线电机以及固定梁都固定在支架上,调节杆固定在平直翼上,调节臂安装在直线电机上,所有的平直翼通过轴固定在同步带上,相对机身做平移运动,增加平直翼与气流的相对速度,通过改变每片平直翼的调节杆在滑轨中的运动路径,改变平直翼的工作倾角,从而产生不同大小的升力,提高了飞机在不同环境下的增升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大倾角的平移式平直翼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平直翼1、同步带2、滑轨组3、调节杆4、支架5、同步带从动轮6、固定梁7、主驱动轮8、调节臂9和直线电机10。整个装置通过支架5直接安装在飞机上,主驱动轮8和同步带从动轮6通过轴固定在支架5上,主驱动轮8有一对,同步带从动轮6有两组共十二个,一根同步带2环绕在一组同步带从动轮上,主驱动轮8由外部设备驱动,与左侧两个同步带从动轮6啮合一起,驱动左侧两个同步带从动轮6转动,进而驱动同步带2。
每片平直翼1由左右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嵌入同步带中用小轴连接起来,保证位置固定的同时又能实现旋转,每片平直翼左右还各固定有一个调节杆4,调节杆4末端的外侧有一个用于调节滑杆运动路径的梭形头部,内侧有一个用于在轨道内滑动的滑块,当平直翼1平移至上方称为上平直翼,平直翼平移至下方称为下平直翼。
固定梁7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架5上,滑轨组3通过左右两组共八个支架固定在支架5上。滑轨组3由三条滑轨组成,分别称为外滑轨、中间滑轨和内滑轨,且相邻滑轨之间均有通路,利用直线电机10改变调节臂9的位置,改变平直翼上的调节杆4在滑轨中的运动路径,进而控制平直翼1的倾角。
装置内有2组共4个调节臂9,每组调节臂9上都有不同形状的挡块来调节每片平直翼的滑块在滑轨里的滑动状态,每个调节臂9由固定在支架上的4个直线电机10控制,进行快速的上下移动,实现变轨。
电机带动主驱动轮8转动,使所有的翼都随同步带做平移运动,初始状态下,调节杆上的滑块都在滑轨组3的中间滑轨里滑动,上、下平直翼都保持水平状态,攻角为0。在不发生碰撞的前提下,直线电机10带动调节臂9向上移动后,挡块会挤压调节杆的梭形头部使其向下偏移,滑块在滑轨的约束下会进入内侧滑轨,待所有滑块完成变轨之后,下平直翼攻角增大,上平直翼攻角减小。同样,若调节臂9向下移动,挡块会挤压调节杆的梭形头部使其向上偏移,滑块在滑轨的约束下会进入外侧滑轨,待所有滑块完成变轨之后,下平直翼攻角减小,上平直翼攻角增大。当梭形头部通过上下挡块之间的空隙时,滑块不会发生变轨。改变调节臂9的位置以实现滑块在不同轨道内的变轨动作或保持动作,进而满足改变或保持所有平直翼1的攻角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0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力变翼飞机
- 下一篇: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负载投送后快速均衡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