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拮抗黄栌枯萎病菌的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0682.8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7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田呈明;黄华毅;王永林;孙妍;于地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N63/00;A01P3/00;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喻蓉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拮抗 黄栌 枯萎 病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拮抗黄栌枯萎病菌的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拮抗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2‑3‑2,微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9369。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2‑3‑2是从盐碱地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防治黄栌枯萎病,对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并且本发明的拮抗菌的无菌滤液也能明显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微菌核的形成。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2‑3‑2是一种防效高,防治作用特殊,环境安全性好的生物防治潜力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细菌菌株,特别涉及一株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菌菌株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领域,可用于植物保护,防治植物病害。
背景技术
黄栌又称黄道栌、黄栌材,为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5m,是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是优良的秋季红叶树种,也是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华中地区常见的荒山绿化树种,具有生长强健及耐贫瘠等特性。入秋霜后,黄栌树叶红艳,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树种。北京市的香山、八达岭、八大处等地均有种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香山红叶”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已经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绿色景观和特殊的人文景观,为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栌枯萎病是黄栌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为害轻者影响红叶景观,重者很快死亡造成毁灭性破坏。黄栌枯萎病的病原是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大丽轮枝菌作为土传的植物病原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够侵染包括木本植物在内的近200种植物,引起轮枝菌枯萎病,可造成木质部变色、萎蔫、落叶等,最终导致植物枯死。大丽轮枝菌在生活史和侵染后期产生大量微菌核(Microsclerotia),微菌核在轮枝菌病害发生与流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镰刀菌(Fusarium spp.)的存在能促进大丽轮枝菌对黄栌的侵染,从而扩大了黄栌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黄栌枯萎病自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山东等地被发现,该病害最初报道是呈零星分布,在片林中发生率约为1~3%,感病严重的植株能够全株死亡,幼苗对该病害更加敏感,发病严重的苗圃中发病率为5~10%,死亡率可达为3~5%。自有报道以来,该病害的发生率不断提高,1990年的调查显示,北京香山公园内黄栌枯萎病的发病株率为46.2%,在1981年到1991年的10年期间,砍伐死亡的黄栌树共计13600余株。到2003年,香山上的黄栌已经由于枯萎病的发生而出现大面积的枯死现象,虽然在2005年进行了大面积的砍伐清理,并补栽3000株黄栌幼苗,但是并不能有效的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扩展。黄栌枯萎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黄栌林的健康和观赏的重大灾害,严重威胁着北京等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因此,预防与控制黄栌枯萎病的爆发成灾已经成为保障北京等地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对黄栌枯萎病菌的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农业措施、物理方法等。由于病菌产生微菌核,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然没有其解决防治技术问题。生物防治具有安全有效、无环境化学药剂污染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因此,筛选有效的拮抗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黄栌枯萎病病将具有良好前景和生态意义。我们从盐碱地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了对黄栌枯萎病菌及尖孢镰刀菌有拮抗效果,且能抑制黄栌枯萎病菌产生微菌核的枯草芽孢杆菌。这是首次报道能抑制黄栌枯萎病菌的生长及微菌核的形成的枯草芽孢杆菌,对于黄栌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0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