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白度玻璃瓷制品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1018.5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3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詹建怀;张存浩;章培彬;蔡佳才;江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健诚高科玻璃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5658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白度 玻璃 制品 生产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6月5日、申请号为201210181546.2、发明名称为《一种高白度玻璃陶瓷制品的生产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瓷制品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制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需要在瓷泥阶段就进行塑形,烧制过程由于结晶状态出现了变化,烧制后的制品一旦不合格,便成为难以重新利用的废品,不能重新塑形。
目前来看,外观类似白瓷,并且具备热塑性的材料有玻璃陶瓷、微晶玻璃或者乳白玻璃由于玻璃中因存在微小的乳浊晶体,使玻璃发生光散射而显示出不透明或半透明。这类乳白色玻璃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已有大量报道。例如:
CN1552650A公开一种乳白色玻璃配方,由SiO235~60%、P2O53.5~10%、Al2O35.5~15%、CaO3.0~15%组成;CN101066837A公开的乳白晶瓷玻璃重量百分数为SiO267.0~78.0、Al2O35.0~7.5、CaO1.0~1.5、MgO1.5~2.0、Na2O4.0~6.0、F-3.0~5.0、ZnO1.3~1.5、B2O32.2~4.0、BaO1.0~1.5、K2O3.0~4.0;CN101717191A公开的乳白玻璃重量百分数为SiO2 68.0~71.0、Al2O3 6.0~7.5、CaO 1.0~1.5、Na2O 9.0~10.5、F- 3.0~4.0、ZnO 1.5~2.5、B2O3 3.5~5.0、BaO 1.0~2.0、K2O 1.0~2.0;CN102249540A公开了的乳浊玻璃由SiO259~70%、CaO6.0~10%、Na2O16~24%、Al2O31~2%、K2O0.5~3%、MgO1~3%、P2O51.0~5.0%和ZrO21.0~5.0组成;这些乳白玻璃可一定程度替代陶瓷,但其白度只能达到50—70,外观感觉如同白蜡,与真正的陶瓷制品仍有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白度的玻璃瓷制品的生产方法,由该方法制得的玻璃瓷制品具有优等品陶瓷的性能和外观感觉。
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可以概括为:筛选原料—混合—熔化—成型—退火—检验—包装。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石英砂55.0—65.0%,氢氧化铝8.0—11.0%,纯碱6.0—11.0%,碳酸钡1.0—3.0%,碳酸钙0.5—3.5%,碳酸镁0—1.5%,硝酸钾0—2.5%,五水硼砂3.0—10.0%,氧化锌3.0—9.0%,氟硅酸钠2.5—4.5%。
将原料在混料机中均匀混合,在1380—1480℃熔化成为澄清的玻璃液,再在400—600℃的旋转模具中成型,然后在500—630℃的退火窑中退火60—100分钟,成为高白度玻璃瓷制品。
本发明中,原料重量百分比优选为:石英砂56.5—62.5%,氢氧化铝8.5—10.5%,纯碱8.5—11.0%,碳酸钡1.5—2.5%,碳酸钙0.5—2.5%,碳酸镁0—1.0%,硝酸钾0—2.0%,五水硼砂5.0—8.5%,氧化锌4.0—8.0%,氟硅酸钠3.0—4.0%。
更优选为:石英砂58.0—61.5%,氢氧化铝9.0—10.0%,纯碱9.5—10.5%,碳酸钡1.5—2.0%,碳酸钙0.7—1.5%,碳酸镁0.5—1.0%,硝酸钾0.5—1.0%,五水硼砂6.0—8.0%,氧化锌5.0—7.0%,氟硅酸钠3—3.8%。
本发明可以采用电熔熔化炉进行熔化,将配合料从电熔熔化炉上方的投料口均匀投放,利用冷顶式垂直熔化,经均化成为澄清的流体,通过电熔熔化炉底部的流液洞,经上升道、料道、流入料盆,再由料盆分配给离心成型模具,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流体沿模具内表面中心向四周流动逐渐冷却成型为所需形状的高白度玻璃瓷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健诚高科玻璃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健诚高科玻璃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10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