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油井灌浆过程实时展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1297.5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8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倩;李慧;李涛;陈谊;侯堃;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视化 技术 油井 灌浆 过程 实时 展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油井灌浆过程实时展示方法,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油井灌浆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灌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体种类多,对于灌浆过程的准确描述也非常复杂。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油井灌浆的过程展示,仍然局限于数据的展示或静态状态的展示。其不足之处为:不能实时、直观的还原油井灌浆的过程。
随着自动控制、计算机仿真需求的提高,对油井灌浆过程实时展示方法的探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目的是针对当前油井灌浆过程中,灌浆过程描述困难、灌浆流程表达不清晰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油井灌浆过程实时展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油井灌浆过程实时展示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具体为:以油井井口中心点为坐标原点(用符号O表示);过井底中心点作一条竖直向上的直线(用符号LL表示);以过坐标原点O,并与直线LL垂直相交的方向为X轴;以过坐标原点O垂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
步骤2:油井由多个井段组成,井段两端端面的中心点称为定位点。获取油井各定位点坐标,连接各定位点建立油井中心线。
步骤3:根据步骤2所述各定位点坐标计算各定位点井深。第1个定位点(即井口位置)井深为Depth1=0;第n个定位点的井深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n≥2。
Depthn=Depthn-1+Distn-1(1)
其中,Depthn-1为第n-1个定位点的井深,Distn-1为第n个定位点与第n-1个定位点的距离,可使用公式(2)计算得到。
其中,(xn,yn,zn)和(xn-1,yn-1,zn-1)分别为第n个和第n-1个定位点坐标。
步骤4:建立定位点信息表,包括:定位点唯一编号、定位点X轴坐标、定位点Y轴坐标和定位点井深。所述定位点井深的值是由步骤3计算得到,第n个定位点井深的值即为Depthn。将每一个定位点生成一条记录,添加至定位点信息表中。
步骤5:建立井段信息表,包括:井段唯一编号、井段尾深点坐标、井段头深点坐标、井段尾深、井段头深和井段长度。所述井段头深和井段尾深即为井段两端的定位点井深,其中井段头深>井段尾深。所述井段长度的值是由步骤3计算得到,第n个和第n-1个定位点之间的井段称为第n-1个井段,其值为Distn-1。将油井的每一个井段生成一条记录,添加至井段信息表中。
步骤6:为井筒、石油套管以及油井灌浆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种流体类别设计一种纹理图片,并为每一种纹理图片编排唯一编号。所述流体类别包括钻井液、先导浆、冲洗液、隔离液、领浆、尾浆、重泥浆、原泥浆;所述井筒、石油套管及各种流体与纹理图片一一对应。
步骤7:加载井筒和石油套管形状数据,所述井筒形状数据包括:井筒内径;所述石油套管形状数据包括:石油套管内径和石油套管外径。为井筒、石油套管及各种流体类别加载与之对应的纹理图片。为井筒设置展示结果中的井筒壁厚。
步骤8:根据步骤4中建立的定位点信息表,建立井筒绘制信息表,包括:井筒定位点路径、井筒纹理编号、井筒内径和井筒壁厚。所述井筒定位点路径是由定位点信息表中的定位点,按井深值从小至大的顺序连接而成。所述井筒纹理编号为步骤6中为井筒对应的纹理图片编排的唯一编号。
步骤9:根据步骤4中建立的定位点信息表,建立石油套管绘制信息表,包括:石油套管定位点路径、石油套管纹理编号、石油套管外径。所述石油套管定位点路径是由定位点信息表中的定位点,按井深值从小至大的顺序连接而成。所述石油套管纹理编号为步骤6中为石油套管对应的纹理图片编排的唯一编号。
步骤10:实时采集灌浆过程中各流体类型的状态数据;所述状态数据包含流体形状、流体类别、流体段头深和流体段尾深。所述流体形状包括内管型和环空型。在内管型流体和环空型流体中,每一种流体对应一个流体段,流体段两端端面中心点的井深称为流体段的头深和尾深,对于内管型流体,其头深>尾深;对于环空型流体,其头深<尾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商大学,未经北京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12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