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2593.7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0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钢;黄建钟;黄清乐;陈汉新;李福超;黄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2 | 分类号: | G01R3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互感器 周波 延时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电网发展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发展智能电网,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国际电力工业积极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在我国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电子式互感器等智能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互感器的差别在于传统互感器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量的量值传递,一次侧与二次侧的信号波形永远保持完全一致。而电子式互感器除了有传感元件之外还有数据处理单元,其二次输出不是电信号,而是数字信号;在电子式互感器实现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就会存在整周波延时现象。而当互感器出现整周波延时的时候将会使变电站中的差动保护设备误动作,从而导致变电站供电故障。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可调电源的幅度的大小来标定周波位置,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测试仪表组成变电站二次网络,从而判断周波的延时,此方法所需设备较多,测试过程比较复杂,其所用的可调电源精度不高,输出的信号不能突变,测试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及方法,提高了检测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的精度。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分别与时钟同步装置和电子式互感器连接,所述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包括源输出模块、时钟模块、A/D模块、以太网模块和采样处理模块;
所述时钟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源输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A/D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以太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时钟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源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A/D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源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的输出端,所述A/D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采样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以太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以太网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采样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时钟同步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子式互感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式互感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端与所述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装置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时钟模块用于与所述时钟同步装置进行同步,并为所述源输出模块、所述A/D模块和所述以太网模块提供时钟信号;
所述源输出模块用于输出首周波模拟量信号;
所述A/D模块用于对所述首周波模拟量信号进行实时采样以输出第一采样数据;
所述以太网模块用于处理电子式互感器发送的采样值报文以输出第二采样数据;
所述采样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及所述第二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及所述第二采样数据以波形图形式进行输出显示。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方法,所述电子式互感器整周波延时检测方法包括:
时钟模块输出同步信号,在所述同步信号触发下源输出模块开始拟合模拟信号并输出首周波模拟量信号;
A/D采样模块在所述同步信号触发下对所述首周波模拟量信号进行采样,并输出第一采样数据;
电子式互感器对所述首周波模拟量信号通过A/D采样进行数字化,输出采样值报文;
以太网模块接收所述电子式互感器发送的所述采样值报文并解析所述采样值报文,并输出第二采样数据;
采样处理模块分别对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及所述第二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所述第一采样数据及所述第二采样数据以波形图形式进行输出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2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