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炭的制造方法、及生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3055.X | 申请日: | 200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7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奥山宪幸;古谷敦志;小松信行;松平宽司;西端裕子;西村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C10B57/04 | 分类号: | C10B57/04;C21B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炭 制造 方法 生铁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些方法,它们是使得到的焦炭的强度提高的焦炭的制造方法,或实质上不使得到的焦炭的强度降低,能够简略化湿度调节工序的方法,及利用根据该制法得到的焦炭的生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焦炭的制造方法为,将煤装入焦炉碳化室中进行干馏,其中,作为煤料,使用相对于原料煤100质量份添加1质量份以下的实质上不含有灰分的煤的煤料。本发明的生铁的制造方法,使用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焦炭。
本申请是申请号:200780007723.2,申请日:2007.03.12,发明名称:“焦炭的制造方法、及生铁的制造方法”的申请(PCT/JP2007/054822)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炭的制造技术、及利用该技术的生铁的制造技术,更详细地说,是涉及强度提高的焦炭的制造技术,或实质上不使得到的焦炭的强度降低,能够简略化湿度调节工序的焦炭的制造技术,和利用其的生铁的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在焦炭的制造中,为了提高得到的焦炭的强度,公知有提高装入碳化室的煤料的填充密度。为了提高煤料的填充密度,而调节原料煤的湿度,使水分含量降低,或者在向碳化室中装入煤料时,进行机械的压紧操作。但是,在焦炭的制造现场,原料煤通常以传送带进行搬运,使原料煤的水分含量降低到约低于7%时,煤的粉末变得容易飞散,因此在环境上不为优选。另一方面,在向碳化室中装入煤料时进行机械的压紧操作,其作业也变得复杂。
例如,在特开平9-3146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焦炉装入煤之前的处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能够确实而且稳定提高焦炭的强度,其特征在于,将干燥煤分离为粗粉末煤和细粉末煤,在细粉末煤中添加重油5~40%和水生成水浆后,通过湿式造粒造粒为具有超过分离点的粒径的造粒煤,接着实施脱水处理与粗粉末煤混合。另外,在特开2003-22687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在制造冶金用焦炭时,为了得到高容积密度,以最适合的粒度分布状态调整强粘结煤、粘结煤、非微粘结煤等的焦炉装入用煤。
还在专利第356683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降低高炉用焦炭的制造成本的廉价的方法制造高强度的焦炭,在该原料煤中添加含有80wt%以上具有比原料煤的软化开始温度低50℃的以上的沸点的成分的焦油重馏分而干馏,制造高强度焦炭。另外,在特开平3-779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强度和生产性都提高的焦炭的制造方法,粉碎配煤,在焦炉中干馏混合煤料而制造焦炭,其中,细化配煤粒度,在配煤中配合界面活性剂而制造焦炭。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因为降低所使用的原料煤的水分含量提高向碳化室的填充密度的方法,容易使煤的微粉飞散,因此有很难使水分含量降低约低于7%的制约。另一方面,向碳化室中装入煤料时,如果进行机械的压紧操作,作业也就变得复杂了。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得到的焦炭强度的焦炭制造方法,或实质上不使得到的焦炭的强度降低能够简略化湿度调节工序的方法、和利用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生铁的制造方法。
所谓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焦炭制造方法,是将煤装入焦炉碳化室中进行干馏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煤料,使用相对于原料煤100质量份,添加1质量份以下实质上不含有灰分的煤。即,本发明的主旨在于,发现作为煤料如果使用相对于原料煤100质量份添加1质量份以下实质上不含有灰的煤,则得到的焦炭的强度提高这一点,还有利用得到的焦炭的强度提高,简化给焦炭强度带来影响的制造工序这一点上。例如,上述煤料和调节实质上不含有灰分的煤为无添加的原料煤的湿度并对其干馏而得到的焦炭的强度为大致相同的程度,因此,能够简化调节湿度工序而制造焦炭。
作为实质上不含有灰分的煤,优选使用从碳含有率(d.a.f.)为60%以上但低于95%的煤中用有机溶剂提取而得到的可溶成分。另外,作为上述有机溶剂优选为可以举出以2环芳香族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有机溶剂。在本发明中,含有以使用根据上述焦炭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焦炭为特征的生铁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30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