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头痛祛风活血制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44084.8 申请日: 2014-09-03
公开(公告)号: CN104173773A 公开(公告)日: 2014-12-03
发明(设计)人: 张翠华 申请(专利权)人: 张翠华
主分类号: A61K36/8988 分类号: A61K36/8988;A61P25/06;A61K33/06;A61K33/26;A61K35/02;A61K35/32;A61K35/56;A61K35/64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偏头痛 祛风 活血 制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是偏头痛祛风活血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中医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偏头痛多为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发作前可伴视觉、体觉先兆,发作时常伴呕吐。女性多发,约为男性的3~4倍,多在青春期起病,发病年龄25~34岁,少数发生于儿童期或中年后。偏头痛的病因被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例都有遗传因素的原因。荷尔蒙水平的波动也可能是一个因素:在青春期之前,受到偏头痛影响的男童比女童要稍多,但在此之后,受到偏头痛影响的女性则比男性要多出两至三倍。通常在怀孕期间,偏头痛的影响会减弱。偏头痛的准确致病原理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神经血管紊乱所导致的。目前主要的病理将其解释为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增强,以及脑干中三叉神经核里的神经元的痛感控制异常。

偏头痛主要包括有先兆的偏头痛和无先兆的偏头痛两大类。有先兆的偏头痛,也称典型偏头痛,占偏头痛的15%~18%,多有家族史。典型病例发病过程分为三期:先兆期、头痛期和头痛后期。无先兆的偏头痛,也称普通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偏头痛的80%。相对于有先兆的偏头痛,缺乏典型先兆,常为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伴呕吐。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使头痛终止。本型偏头痛常与月经有明显的关系。与有先兆偏头痛相比,无先兆偏头痛具有更高的发作频率,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常需要频繁应用止痛药治疗。初始治疗可使用简单的镇痛药,如布洛芬和醋氨酚来治疗头痛,而使用止吐剂来治疗恶心,防止呕吐。特殊药剂,如曲普坦类或麦角胺则可在简单的镇痛药效果不佳时选用。

公开号CN 103007027 A(申请号201210518759.X)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丸,由下列组份按照重量份数组成 :柴胡 5-10 份,牡蛎 3-5 份,地肤子 5-7 份,苍耳子4-6份,刘寄奴3-5份,麦冬3-5份,防风3-5份,细辛 2-8 份,田七 6-9 份,寻骨风 6-8 份,夏枯草7-8份,麻黄1-3份。公开号CN 102302751A(申请号201110238307.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竹节参5-10份,杧果根3-5份,刘寄奴 10-12 份,吹云草 4-6 份,岗松 4-6 份,香附15-20 份,防风 3-5 份,当归 3-5 份,细辛 1-3 份,白芷 3-5 份,羌活 3-5 份,独活 3-5 份,甘草 1-3份,苍术 3-5 份,麦冬 3-5 份,黄芩 4-6 份,蔓荆子2-4 份,菊花 2-4 份,生姜鲜品 6-8 份。公开号CN 102641418 A(申请号201210146686.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剂,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质制成:桃仁、麦冬、苍术、决明子、枳实、黄芩、细辛、桔梗、防风、桃仁、海浮石、川芎、百合、胆南星、白芷和巴戟天。

总之,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现今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大多治标不治本,复发率较高,有些简单的镇痛药物还有副作用,中药治疗的效果还有待加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头痛祛风活血的中药制剂,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特点,并且它采用较为常见的中药材作为原料,成本低廉且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偏头痛祛风活血的中药制剂,取下列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材料制备而成:茯苓25-35;马刀6-12;当归10-20;天麻4-9;川芎8-16;白芍9-18;柴胡10-25;代赭石8-18;荷叶12-20;半夏10-14;陈皮8-12;泽泻10-18;龙骨25-35;牡蛎22-36;羚羊角5-15;甘草5-9;红花6-12;藁本6-15;细辛2-6;生石膏18-28;防风8-12;全蝎3-6;蜈蚣4-6;丹参20-40;赤芍12-22;地龙6-9;石决明3-9;夏枯草5-12。

优选方案为:茯苓29-31;马刀8-10;当归14-17;天麻5-7;川芎10-15;白芍12-15;柴胡15-20;代赭石11-15;荷叶15-17;半夏11-13;陈皮9-11;泽泻13-15;龙骨29-31;牡蛎27-31;羚羊角9-11;甘草6-8;红花8-10;藁本9-12;细辛3-5;生石膏22-24;防风9-11;全蝎4-5;蜈蚣4-5;丹参28-32;赤芍16-18;地龙7-8;石决明5-7;夏枯草8-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翠华;,未经张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40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