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因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44128.7 申请日: 2014-09-03
公开(公告)号: CN104208326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7
发明(设计)人: 廖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 廖玉兰
主分类号: A61K36/8888 分类号: A61K36/8888;A61P1/08;A61P37/04;A61K33/06;A61K33/26;A61K35/02;A61K35/32;A61K35/56;A61K35/6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不足 所致 眩晕 中药 汤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面引起脑功能的障碍。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临床上将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急性脑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已较重视,而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脑缺血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症状多见头晕、头痛、健忘、失眠、嗜睡、打哈欠、视物模糊等。治疗方法可分为直接改善脑心供血和能量代谢的对症治疗,以及阻止动脉硬化进程和消除狭窄闭塞血管的病因治疗。公开号CN101134099(申请号200710132346.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药,该中药由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5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葛根30克,川芎10克,生 姜5克,甘草5克,大枣3枚组成。公开号CN1895558(申请200610043035.9)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和腔梗及高黏血症的口服药物,该药物由天麻4-15份,葛根15-40份,川芎5-12份,茯苓15-30份,当归8-15份,炒白术4-10份组成。公开号CN102940769A(申请号201210347258.X)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的中药组合物,该药物由石决明10-40份,槐米10-25份,菊花10-25份,熟地黄10-30份,丹参10-40份,怀牛膝10-25份,天冬10-25份,麦冬10-25份,黄芩5-20份,白芍10-25份,五味子5-20份组成。

总之,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临床上对中药注射剂的作用还不够理想,对改善气血的疗效有待提高,对防治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好发因素还需同步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服用方便、便于携带、易久服的治疗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汤剂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中药汤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代赭石8-18;荷叶12-20;长前胡8-16;半夏10-14;陈皮8-12;泽泻10-18;龙骨25-35;牡蛎22-36;甘草5-9;红花6-12;藁本6-15;细辛2-6;生石膏18-28;一叶萩8-15;防风8-12;全蝎3-6;蜈蚣4-6;云母5-10;丹参20-40;赤芍12-22;地龙6-9;夏枯草5-12;羚羊角4-9;桃仁5-15。

优选的方案中,代赭石11-15;荷叶14-18;长前胡10-14;半夏11-13;陈皮9-11;泽泻12-16;龙骨28-32;牡蛎26-32;甘草6-8;红花7-11;藁本9-12;细辛3-5;生石膏21-25;一叶萩10-13;防风9-11;全蝎4-5;蜈蚣4.5-5.5;云母6-9;丹参27-33;赤芍15-19;地龙7-8;夏枯草7-10;羚羊角5-8;桃仁8-12。

更加优选的,代赭石13,荷叶16,长前胡12,半夏12,陈皮10,泽泻14,龙骨30,牡蛎29,甘草7,红花9,藁本10.5,细辛4,生石膏23,一叶萩11.5,防风10,全蝎4.5,蜈蚣5,云母7.5,丹参30,赤芍17,地龙7.5,夏枯草8.5,羚羊角6.5,桃仁10。

本发明还提供了将前述中药组合物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汤剂的制备方法。

所述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①取干净半夏、细辛,用姜汁拌匀,置于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晒干备用;

②将荷叶、长前胡、陈皮、泽泻、甘草、红花、藁本、一叶萩、防风、丹参、赤芍、地龙、夏枯草、桃仁及炒好的半夏、细辛加水浸泡20-30分钟(优选25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玉兰,未经廖玉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4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