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饭煲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5339.2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7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王忠;管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62 | 分类号: | A47J27/62;A47J3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饭煲,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胆及信号处理电路,所述内胆与外壳间设有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外侧壁设有采集侧壁温度信号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内胆外底壁设有采集底壁温度信号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处理所述侧壁温度信号和底壁温度信号并向外发送。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进行设计“中火连续煮饭”及“消沫防溢”两个控制阶段,最终达到防溢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米饭烹饪过程中不同位置(锅底、锅中、锅上层、锅侧壁)米饭因内胆传导加热所带来的温度差异,尽可能使米粒都受热均匀,达到最佳烹饪条件,最终米粒膨胀效果等一致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各样的IH电饭煲出现在市场上,该种饭煲内部的加热装置由发热盘变为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产生强磁场,该磁场使得饭煲的内胆发热,进而加热内胆内的食材。现有饭煲通常通过检测底壳内的温度以判断烹饪状态,并调整加热方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胆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的饭煲及其控制方法,使得烹饪出的米饭口感更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饭煲,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胆及信号处理电路,所述内胆与外壳间设有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外侧壁设有采集侧壁温度信号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内胆外底壁设有采集底壁温度信号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处理所述侧壁温度信号和底壁温度信号并向外发送。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方案为:所述饭煲外壳侧壁上设有把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设于所述把手内。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方案为:所述信号处理电路通过无线信号与外部控制器通信。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方案为:一种饭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充分吸水:在5至15分钟内,控制内胆内水的温度处于40至70度范围;
(二)大火煮饭:当设于饭煲内胆侧壁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50至60度时,饭煲的加热线圈的工作功率为800至1200W;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50至60度时或设于饭煲内胆底壁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为75至85度时,加热线圈的工作功率为500至700W;
(三)消沫防溢: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高于60到70度时,加热线圈以功率300至400W间隙性加热;
(四)烘干焖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90~95℃时,加热线圈以功率250至350W间隙性加热;
(五)高温焖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100至105度时,加热线圈以功率150至250W间歇性加热;
(六)干烧保护: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115至125度时,加热线圈以功率100至180W间歇性加热;
(七)煮饭完成后,饭煲停止工作或进入保温流程。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方案为:所述步骤(三)的加热线圈工作13至18秒,停7至11秒。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方案为:所述步骤(四)的加热线圈工作10至16秒,停10至13秒。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方案为:所述步骤(五)的加热线圈工作8至12秒,停13至17秒。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方案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的加热线圈工作10至14秒,停20至25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53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气帐篷
- 下一篇:一种横担异形的T接钢管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