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46111.5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4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唐定兴;张国勇;曹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39/18 | 分类号: | B01J39/18;B01J31/08;C02F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孙向民;董彬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阳离子交换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具体地,涉及一种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废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产生,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也大大增加,随着服装等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生产中的染料废水也极大地增加,并且因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染料废水来自生产加工的各个工序,因而废水量也极大且其中污染物的成分也不尽相同。在染料废水中,染料成为主要污染物,且对水质的颜色有很大的影响。据估计,全世界纺织用染料生产为40多万吨,印染加工过程中约有10%~20%染料作为废水排出,进入江湖、大海和地面水中。而进入废水中的染料能吸收光线,降低水体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生长,从而对水体的自净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视觉上的污染,不仅如此,因大多数染料为人工合成染料,且大多数染料中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酞青铜盐类染料和一些偶氮类染料,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亚甲基蓝作为一种常用的染料,在印染等工艺中应用极为广泛,因而在印染废水中极易出现且含量较多,这类染料不仅较难处理,且处理率较低,而且大多数采用活性炭等进行吸附处理,大大消耗活性炭等资源,因而极大地增加了处理成本。
因此,提供一种可对亚甲基蓝进行降解处理,且处理率较高,并可循环利用的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亚甲基蓝的处理不仅处理率较低,且处理成本较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处理率较高,并可循环使用的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阳离子交换树脂放置于硫酸铁溶液中浸泡15-32h后取出,得到树脂A1;
(2)将树脂A1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8-15h后取出,得到树脂A2;
(3)将树脂A2烘干,得到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其中,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硫酸铁的用量为100-400重量份,所述氢氧化钠的用量为2-10重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将阳离子交换树脂在硫酸铁溶液中浸泡后,再放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而后将浸泡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烘干,从而得到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通过上述改性,进而使得改性后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作为催化剂催化亚甲基蓝的降解,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催化亚甲基蓝降解的降解率较高,且该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且重复利用的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亚甲基蓝的处理效率基本相同,无明显波动,因而能够大大节省了处理亚甲基蓝的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制备例3中未改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SEM图;
图2是制备例3中改性后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SEM图;
图3是制备例3中改性后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4是制备例3中未改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红外光谱图;
图5是制备例3中改性后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阳离子交换树脂放置于硫酸铁溶液中浸泡15-32h后取出,得到树脂A1;
(2)将树脂A1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8-15h后取出,得到树脂A2;
(3)将树脂A2烘干,得到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其中,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硫酸铁的用量为100-400重量份,所述氢氧化钠的用量为2-1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6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然对流式高精度恒温箱
- 下一篇:一种核壳结构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