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工位液压冲击回转钻进、旋喷动力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6137.X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8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陶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德明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E21B7/18;E21B4/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液压 冲击 回转 钻进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探机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工位液压冲击回转钻进、旋喷动力头。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和汽车时代的到来,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与被社会认可,在进行地下挖掘深基坑止水、堵水就要高压旋喷等施工设备来完成,常规高压旋喷钻机或台车一班只能对松散地层进行钻进完成旋喷止水工作。一旦遇到有卵石地层、建筑垃圾回填地层或海滩填石地层等,常规旋喷钻机自身无法钻透这类地层,达不到旋喷的目的。目前遇到这种现象时,施工单位只能使用有较强专业钻机来钻透这类地层,但这类钻机又没有旋喷功能,导致这类地层钻透后在钻孔内下PVC管,达到护住已成型的钻孔不塌陷,再把钻孔钻机移开后,由专业旋喷钻机对准有预留PVC管的钻孔下入旋喷钻机,从预留孔底自下而上的完成旋喷作业。但这种工序施工复杂,钻孔事故率高,施工进度缓慢,成本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双工位液压冲击回转钻进、旋喷动力头,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砂卵石等复杂地层进行钻孔和旋喷的双工位液压冲击回转钻进、旋喷动力头。
本发明的双工位液压冲击回转钻进、旋喷动力头,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冲击回转装置和旋喷装置,所述的冲击回转装置和旋喷装置分别通过传动齿轮与液压马达的输出轴相连,且液压马达控制冲击回转装置和旋喷装置的工位的转换。
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回转装置包括冲击锤、钎杆、注水芯轴和钻机,冲击锤的一端与伸入传动齿轮内,传动齿轮带动其内部的钎杆转动,钎杆的末端伸入注水芯轴内,注水芯轴的末端连接有钻具。
进一步的,所述钻具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内套管的顶端设置在所述的注水芯轴内,外套管设置在内套管上靠近注水芯轴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冲击锤为气动冲击锤或液压冲击锤。
进一步的,所述旋喷装置包括液压锁紧夹具装置和中空轴,所述中空轴通过所述的传动齿轮与液压马达的输出端相连,液压锁紧夹具装置设置在中空轴的一端,中空轴内设置有旋喷钻杆,该旋喷钻杆通过所述的液压锁紧夹具装置固定在所述的中空轴内。
进一步的,本发明可根据工况要求两个工位可交替使用;可实现一组液压马达传动,完成两种施工功能。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能够独立完成施工作业,改变了传统施工中旋喷遇到卵石地层、建筑垃圾回填地层或海滩填石地层等复杂的施工过程,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大大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使设备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工位液压冲击回转钻进、旋喷动力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一种双工位液压冲击回转钻进、旋喷动力头,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冲击回转装置2和旋喷装置3,所述的冲击回转装置2和旋喷装置3分别通过传动齿轮4与液压马达5的输出轴相连,且液压马达5控制冲击回转装置2和旋喷装置3的工位的转换。
所述冲击回转装置2包括冲击锤6、钎杆7、注水芯轴8和钻机9,冲击锤6的一端与伸入传动齿轮4内,传动齿轮4带动其内部的钎杆7转动,钎杆7的末端伸入注水芯轴8内,注水芯轴8的末端连接有钻具9。
所述钻具9包括外套管10和内套管11,内套管11的顶端设置在所述的注水芯轴8内,外套管10设置在内套管11上靠近注水芯轴8的一端。
所述冲击锤6为气动冲击锤或液压冲击锤。
所述旋喷装置3包括液压锁紧夹具装置12和中空轴13,所述中空轴13通过所述的传动齿轮4与液压马达5的输出端相连,液压锁紧夹具装置12设置在中空轴13的一端,中空轴13内设置有旋喷钻杆,该旋喷钻杆通过所述的液压锁紧夹具装置12固定在所述的中空轴1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德明,未经陶德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6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