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拟暗球腔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7121.0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凯;陈亚平;林福呈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09K17/00;C09K101/00;C09K109/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拟暗球腔菌 及其 应用 | ||
1.一株拟暗球腔菌,其特征在于,命名为拟暗球腔菌(Phaeosphaeriopsis sp.)LTC-9,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163。
2.一种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拟暗球腔菌的菌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拟暗球腔菌的菌丝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拟暗球腔菌菌丝的浓度为1~3g/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拟暗球腔菌在提高小麦耐盐性中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盐碱地土壤中拌入所述拟暗球腔菌,然后将萌发的小麦种子播种于盐碱地中;
或者,将小麦幼苗与所述拟暗球腔菌建立共培养体系,然后将共培养体系转移至盐碱地中生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拟暗球腔菌在提高水稻耐盐性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水稻幼苗与所述拟暗球腔菌建立共培养体系,然后将共培养体系转移至盐碱地中生长;
或者,在育苗圃土壤中拌入所述拟暗球腔菌,然后将水稻种子播种于育苗圃中,并在移栽期将育苗圃中长出的水稻幼苗移栽至盐碱地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71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