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氧化三铁/碳复合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7379.0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杜军;王锋;丁瑜;程雪娟;覃彩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3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王敏锋 |
地址: | 43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复合 锂离子电池 电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氧化三铁/碳复合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实际比容量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与其形貌和微结构密切相关。四氧化三铁(Fe3O4)具有资源丰富、无毒环保、价格低廉等特点,而且其比容量高达992mAh·g-1,是理想的负极材料候选对象。可控合成纳米尺寸的不同形貌的Fe3O4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课题。纳米Fe3O4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加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纳米尺寸能有效缩短电子和Li+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扩散距离。因此,采用纳米Fe3O4颗粒可获得良好电化学性能。
增强Fe3O4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复合化,即与碳基材料复合。碳基材料不仅能够增加Fe3O4的导电性,提高电化学反应活性,还能够调节其在嵌脱锂过程中发生的巨大体积变化,对于保持电极材料的稳定性非常有利。如今,模板法已成为合成新型纳米/微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先进方法和有效途径。大自然提供了各式各样性能优良的生物模板,如竹子,蟹壳,细菌等。碳在生物模板中含量最为丰富,而且,这些模板都具有十分精致的形貌以及高度规整的几何结构,因此,将Fe3O4与生物模板复合,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的Fe3O4/C复合材料可有望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四氧化三铁/碳复合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得负极材料具有充放电反应可逆性好、循环性能优异、化学反应活性高、制备工艺条件简单等诸多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四氧化三铁/碳复合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木棉纤维放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振荡0.5~1小时,取出,烘干后将其剪成长度约为2~5mm的小段,并将其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振荡0.5~1小时。
(2)配置物质量浓度为2~4mol/L的Fe(NO3)3溶液。
(3)将步骤(1)中经清洗后的木棉纤维从无水乙醇中捞出,沥干表面液体,完全浸入配好的Fe(NO3)3溶液中。
待木棉纤维变成均匀的黄色后取出,沥干表面液体。
(4)将步骤(3)所得沥干后的木棉纤维置于浓氨水上方,利用氨气的扩散,使木棉纤维中含有的硝酸铁与氨气反应,待木棉纤维的颜色成为黄褐色时,立即停止反应,获得氢氧化铁/木棉纤维的前驱体。
(5)将步骤(4)得到的前驱体放入石墨舟,密封好后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保护下,以一定升温速率升温至500~800℃,然后保温4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6)将步骤(5)的产物经过手工研磨成粉后即得到最终产物Fe3O4/C复合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所述惰性气氛条件为氮气或者氩气气氛。
所述步骤(5)中升温速率为5℃/min。
所述浓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优点与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程学院,未经湖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73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