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木茎段快速繁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48829.8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9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姜艳;李泽生;李桂琳;白燕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86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木茎段 快速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木茎段快速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辣木树(拉丁学名:MoringatreeOleiferaLamarch,英文名:Moringa tree),又称鼓槌树、山葵树,属于辣木树科,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至大乔木, 现已知共有14种,供食用栽培的有印度辣木树和非洲辣木树两种品种。原产于 热带、南亚热带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对土壤条件和降雨量有很强的适应性, 抗逆性强。辣木全株都可利用,营养物质种类多。辣木叶片、花、果荚富含蛋 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质营养元素,据报道其中蛋白质含量为牛奶的2倍,Vc是 柑橘的7倍,VA是胡萝卜的4倍,钙含量为牛奶的4倍,钾是香蕉的3倍,铁是菠 菜的3倍,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作为蔬菜和食品有 增进营养和食疗保健功能;辣木种子含有活性凝结成分,有净化水的特殊功能,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畜牧业、医药、美容等多种领域,是一种集美 味、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珍稀菜肴,被誉为“奇迹之树”。
国内繁殖辣木的方法目前主要是种子播种,这一方法受到季节的限制, 且发芽率和繁殖系数较低,变异大,难以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难于进行 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快速的辣木苗繁殖方法。辣木茎段培养是指从辣 木植株上剪取带腋芽茎段,经过消毒后接种在腋芽诱导培养基上,可以诱导成 芽;经过诱导长出的嫩芽又可以分割成许多茎段,再次诱导成新芽。每一个新 芽在生根培养基上长出根后即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可以移栽到田间。如此反 复诱导,从而达到快速扩大繁殖的目的。采用腋芽诱导的方式进行快繁,出现 变异的几率极低,因此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优良品系并能保证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这一技术不仅可以在短时间获得大量辣木苗,也是优良种质保存、繁殖和推广 的有效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辣木茎段快速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从辣木木植株上剪取带腋芽的茎段;
(2)将剪取的带腋芽的茎段进行消毒;
(3)将经过消毒后的带腋芽茎段接种在腋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培养30天 左右长出嫩芽;
(4)将诱导长出的嫩芽再分割成许多茎段,然后重复步骤(3)的操作;
(5)待芽长势较壮时,将其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等长出根后,再移栽到田间, 如此重复培养,从而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所述的辣木茎段快速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毒处理,具体 操作为:首先在75%的乙醇溶液中浸泡0.5min-1.0min,然后再用0.2%的HgCl2 溶液浸泡5min-8min,期间不停的摇动。
所述的辣木茎段快速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芽诱导培养基是 指:MS培养基+6-BA0.3mg/L+NAA0.1mg/L。
所述的辣木茎段快速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根培养基是指: 1/2MS培养基+6-BA0.9mg/L+NAA0.1mg/L+碳粉1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解决了辣木种子繁殖效率低的问题,而且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 通过此发明方法获得的植株后代变异小,为辣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取辣木植株茎段,在75%的乙醇中浸泡处理0.5min,之后再用0.2 %的HgCl2
浸泡处理8min,期间不停的摇动。消毒处理后,用无菌的手术刀将其切成约1cm 左右的
带腋芽茎段,之后接种在芽诱导培养基上,约20d左右,即可诱导出4cm-8cm 长的嫩芽,长出的嫩芽又可以分割成许多茎段,再次诱导成新芽,其诱导率达 80%以上;待芽长势较壮时,将其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10d左右即可看到根 尖长出,10d后平均每株可以长出2-3条
健壮的根系,再将长有根和新芽的完整植株经炼苗后移栽到田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8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