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转子导风管风力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8999.6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4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辉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1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荃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风管 风力 发电 装置 | ||
1.一种多转子导风管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塔筒(10)、机舱(20)、叶轮(34)、叶轮轴心(31)、桨叶(33)、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转轴(52)、轴承(51)、制动器(70)、电控系统(101)、滑动控制系统(102)以及电力输出系统(103);其中,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包括进风口(41)、发电机(42)、发电机叶轮(43)、进风导管(44)、排风口(45)、导风管(46)和可调进风叶瓣(48),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可各自在所述桨叶(33)上依靠滑动器(47)滑动,且所述滑动器(47)悬挂于所述桨叶(33)的背风面上,使得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通过所述叶轮(34)移动时迎风吸入进风,以驱动所述发电机叶轮(43)转动而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子导风管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的轴心与所述桨叶(33)的中轴互成直角;各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以2πrv的速度环绕所述叶轮轴心(31)同步移动,其中:r为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与所述叶轮轴心(31)之间的距离,v为所述叶轮(34)的转速,且v为10~30转/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子导风管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通过环绕所述叶轮轴心(31)移动时各自吸入所述进风而运作发电,且所述进风的风速与流经所述叶轮(34)周边的环境风速没有直接关联;所述进风流经所述发电机叶轮(43)后在第一区膨胀后形成第一负压区以使所述进风口(41)吸入更多风;多个所述进风导管(44)设于所述导风管(46)后部,各所述进风导管(44)用于协助所述进风口(41)从外界抽取更多风进入第二区,并在第二区和所述排风口(45)形成第二负压区以使所述进风口(41)吸入更多风;所述第一负压区与所述第二负压区使得所述导风管(40)的进风不断增强并达到临界风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转子导风管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41)与所述发电机叶轮(43)之间形成进风聚集区,所述进风聚集区的长度为所述导风管(46)总长的25%以避免所述导风管(46)移动时把进风挡走;所述发电机叶轮(43)与所述排风口(45)之间形成排风区以容纳所述第一负压区和所述第二负压区;所述导风管(46)在所述发电机叶轮(43)位置处向后端以20°向外扩大延伸以符合空气流体动力学;所述可调进风叶瓣(48)位于所述进风聚集区内,用于调整进风量以防止所述装置受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转子导风管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导管(44)位于所述排风区内,且位于所述发电机叶轮(43)与所述排风口(45)之间;当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移动时所述进风导管(44)从外界吸入进风使得所述排风区形成所述第二负压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子导风管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发电模块(40)通过以逐渐减小的速度滑向所述叶轮轴心(31)来减小进风量,以降低发电功率;反之,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40)通过以逐渐增加的速度滑向所述桨叶(33)端来增加进风量,以增加发电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多转子导风管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风力发电模块的进风风速可调控于r值、所述叶轮(34)转速和所述可调进风叶瓣(48)的开关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辉,未经陈国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89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寻车方法
- 下一篇:半内包砌型夹芯组合墙体自保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