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水井油套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9386.4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3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牛军;金花;翟莉;施健;王强;张惠;侯俊媛;刘凤;彭小艳;段秀刚;贾伟;张卫军;陈辉;马勇;巴恩波;袁建贞;刘庆海;房波;胡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北方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E21B34/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水 井油套 封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水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水井油套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注水井井口发生刺漏主要形式及原因,一是钻井完井负责实施的钻井固井泥浆接头、套管环形板和套管上下大法兰之间及上丝扣头等部位发生刺漏;二是作业完井负责实施的套管短节及上下丝扣连接处等部位发生刺漏;三是采油负责紧固井口和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发生的刺漏;四是不法分子破坏、外力碰撞等因素造成的刺漏;五是随着油田注水开发压力升高,油田污水长期对注水井口各部件的腐蚀日趋严重,联接配件位之间渗蚀加剧,导致注水井井口渗漏问题频繁发生。因此,需要停注治漏。但由于地层压力高,油层注入水回吐,造成扩压、放压、放喷或放溢流时间长,尤其低渗油藏注水井长达几个月,这样,不仅高压注进地层的水又吐出,造成地层能量损失,影响了油井生产,而且处理大量返出的污水困难,处理成本高,存在环境污染。同时,放溢流返出废水缺计量手段,放溢流返出废水量有时不记录不核算,影响了油藏动态分析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注水井井口治漏不放压的注水井油套封堵装置。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注水井油套封堵装置,包括套管、设置于套管内的上接头、均设置于套管内且分别通过螺纹密封旋合固定于上接头上端以及下端的油管Ⅰ和油管Ⅱ,一旋塞阀球通过左右两端水平设置的旋塞阀球轴转动安装于上接头内,所述旋塞阀球内设置有孔径与油管Ⅰ和油管Ⅱ内径相匹配的旋塞阀球通孔,还包括用于阻隔或导通套管与上接头之间液体流动的密封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旋塞阀球转动以及控制密封装置动作的动力装置,当旋塞阀球通孔转动至其轴线与油管Ⅰ以及油管Ⅱ轴线相垂直时,密封装置将套管与上接头之间空腔阻隔密闭。
上述密封装置包括滑动套装于上接头上的上隔环、固定于上接头上且位于上隔环下端的下隔环以及套装于上接头上且夹装于上隔环与下隔环之间的橡胶筒,当上隔环在动力装置驱动下向下移动挤压橡胶筒变形,最终橡胶筒张紧固定于套管与上接头之间。
上述动力装置包括安装于套管上的四通、分别安装于四通两端的套管阀门Ⅰ以及套管阀门Ⅱ、安装于上接头两端的活塞缸Ⅰ以及活塞缸Ⅱ、分别滑动安装于活塞缸Ⅰ以及活塞缸Ⅱ的活塞腔Ⅰ和活塞腔Ⅱ中的活塞Ⅰ和活塞Ⅱ,所述活塞Ⅰ和活塞Ⅱ下端分别安装有齿条Ⅰ以及齿条Ⅱ,所述齿条Ⅱ下端安装有推压杆,所述旋塞阀球轴上分别安装有齿轮,所述两个齿轮分别与齿条Ⅰ以及齿条Ⅱ相互啮合,高压油管Ⅰ、高压油管Ⅱ一端分别连接于活塞腔Ⅰ和活塞腔Ⅱ,其另一端分别穿过套管阀门Ⅰ以及套管阀门Ⅱ后连接于液控阀Ⅰ和液控阀Ⅱ,当旋塞阀球通孔转动至其轴线与油管Ⅰ以及油管Ⅱ轴线相垂直时,活塞Ⅱ位于下死点,活塞Ⅰ位于上死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发生井喷时,动力装置驱动旋塞阀球转动,直至旋塞阀球通孔转动至其轴线与油管Ⅰ以及油管Ⅱ轴线相垂直,此时实现了将油管Ⅰ和油管Ⅱ之间的关闭隔绝,实现了密封。而动力装置同样驱动密封装置将套管与上接头之间空腔阻隔密闭,防止油水通过套管与上接头之间溢出,通过应急处理时,关闭油管和套管环空,起到井控作用,保证安全生产。不需要放压放溢流,关闭后就可更换井口或配件整漏。由于不需作业压井,不需处理返出的废液,节约大量运输和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旋塞阀球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塞阀球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管 2.上接头 3.油管Ⅰ 4.油管Ⅱ 5.四通 6.高压油管Ⅰ 7.高压油管Ⅱ 8.套管阀门Ⅰ 9.套管阀门Ⅱ 10.液控阀Ⅰ 11.液控阀Ⅱ 12.活塞腔Ⅰ 13.活塞腔Ⅱ 14.活塞缸Ⅰ 15.活塞缸Ⅱ 16.活塞Ⅰ 17.活塞Ⅱ 18.齿条Ⅰ 19.齿条Ⅱ 20.旋塞阀球轴 21.旋塞阀球 22.旋塞阀球通孔 23.齿轮 24.推压杆 25.上隔环 26.橡胶筒 27.下隔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北方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胜利油田北方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93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手刹总成
- 下一篇:气体钻井井下动力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