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特征分类的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0299.0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1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孙知信;周骄;宫婧;骆冰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特征 分类 移动 终端 应用 友好 评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终端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智能终端发展迅猛潮流和移动应用传播日益广泛的今天,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无论从数量水平还是功能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移动应用开发者按照有线网络经验来开发移动应用,导致了应用不友好的移动网络行为,表现在终端耗电加快、移动网络持续爆发信令风暴、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用户体验下降、用户隐私和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等。急需智能终端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和决策平台,帮助分析网络动态,及时发现资源瓶颈,避免出现服务超时等负面影响的情况,确保网络安全。通过对移动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评估、优化、规范等手段打造友好的智能终端生态系统。
当前,已存在一些很多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包括1.利用移动终端(android)所附带的开源接口,获取移动终端的一些软硬件信息,处理数据进行欧式距离模式的打分评判。虽然能获取一些实用数据,但这些数据的精确程度或者可用程度局限性较大。2.华为成立了移动宽带创新实验室mLAB,提供了包括GSM,UMTS,LTE,Wi-Fi在内的全套无线网络环境,构建了一套自动化的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工具Apps Insider。Apps Insider分析网络友好性的评判标准是用户体验和网络影响,具体的评估指标包括用户体验、终端耗电、信令消耗、流量消耗、连接数消耗、多通道能力、隐私和安全。但是这种方法没有系统的分析移动终端应用的现有特征,从而评判的可用性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移动终端应用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对用户的使用和应用的管理产生极大的不便,所以应用友好性评判可以对移动应用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移动应用网络友好性的指标类型从不同角度划分和定义,按照移动应用类型和移动应用操作的不同,对于移动应用网络友好排名的评判规则方法也分将成多种,所以采取多种不同的评判规则方法,从不同的方向给移动应用进行打分。最终从多种角度给出移动应用友好度排名分析的结果。
本发明基于移动应用特征分类,由于移动应用类型根据其行为特征被划分于不同的种类当中,将移动应用按照业务类型划分入不同分类组而作出的评判规则可能更倾向于不同业务的移动应用之间的对比,所以必须有适宜对不同业务类型的移动应用友好度排名的规则方法。为了简化评判规则的操作对象的数目,将这些移动应用在指标类型中按照分层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先按照业务类型的不同将应用分别划入不同的业务组里。再进行同一类移动应用对比打分。
具体地说,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移动应用特征分类,移动应用类型根据其行为特征被划分于不同的种类当中,将移动应用按照业务类型划分入不同分类组而作出不同业务类型的移动应用友好度的评判,包括如下步骤:
1)应用分类,根据指标库中信息,读取移动应用所对应的分类,根据不同分类进行下一步具体分析,并确保同类型测试应用的测试都在同一条件下;
2)操作定义,根据指标库中信息,读取该类型的应用所对应的具体操作,这些操作能最大的体现本分类应用的特征,并且能最大化的区别出应用的性能高低;
3)数据采集,根据具体的操作定义,在移动终端上采集具体的数据;
4)分类打分,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有效值分析,得到需要的评判效果,为获得不同的评判效果,运用包括基于移动应用业务类型的评判规则、基于移动应用操作不同的评判规则、基于移动应用获取参数分类的评判规则;
5)分类打分的同时,根据打分结果对指标库中的数据进行反馈更新,保证各类型的数据指标的有效性,控制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在保证不同指标之间主次程度的同时,也能保证指标集合的多元化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在步骤4)所述基于移动应用获取参数分类的评判规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有效值分析,分析包括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友好度、移动应用网络使用友好度和移动应用隐私安全友好度,包括电量使用、硬件使用、存储介质使用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友好度,包括流量消耗、流量比例与时间特征、网络连接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网络使用友好度,包括设备调用、信息获取方式作为评判移动应用隐私安全友好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了智能终端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和决策的方法,帮助分析网络动态,及时发现资源瓶颈,避免出现服务超时等负面影响的情况,确保网络安全,通过对移动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评估、优化、规范等手段打造友好的智能终端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优化用户体验、保护用户隐私和网络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02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